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向前发展并迈入发达国家行列,还是止步不前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摆在中国经济发展之路上的现实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和不断产品创新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证券业作为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其发展好坏将对企业的融资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因而对中国证券业进行研究,并找出促进证券业良性发展之路,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站在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视角,受产业演化理论的相关研究思路的启发,将产业发展阶段引进了对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研究当中,希望能找到促进中国证券业良性发展的可行之路。中国证券业市场规模和市场集中度分别成为了衡量证券业发展阶段和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本文对中国证券业的市场规模、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绩效分别进行了衡量,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在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上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由于国内学者以前在对证券业的市场绩效进行考察时仅分析了资源内部配置效率,本文在相关章节还着重分析了证券业的资源外部配置效率,即社会福利净损失状况。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个成长期的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模型,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来看,中国证券业已实现了从形成期到发展期的过度,正处于发展期的初期;市场集中度水平偏低,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资源内部配置效率较低,存在社会福利净损失,市场绩效不高。短期内,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变化呈现出一定负相关性,市场集中度与市场规模变化成负相关关系,市场规模与市场绩效呈现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对中国证券业的良性发展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