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为防治胃肠间质瘤的术后复发转移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病理特征(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组织类型、免疫组化)、基因突变类型、危险度分级、术前治疗情况、手术根治度、术后靶向药物治疗情况、术后复发转移、复发转移后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了解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共287例,发生复发转移共94例。1.1性别男性153例,占53.3%,女性134例,占46.7%。1.2年龄年龄范围18-78岁,平均年龄为(55.41±9.64)岁。1.3家族史有间质瘤家族史10例,占3.5%,无家族史277例,占96.5%。2病理特征2.1原发部位胃127例,占44.3%,空回肠69例,占24.0%,十二指肠16例,占5.6%,结直肠35例,占12.2%,其他部位40例,占13.9%。2.2肿瘤大小肿瘤直径≤5cm75例,占26.1%,5.1-10cm142例,占49.5%,>10cm70例,占24.4%。2.3核分裂象核分裂象计数≤5/50HPF62例,占21.6%,6-10/50HPF139例,占48.4%,>10/50HPF86例,占30%。2.4组织类型梭形细胞型207例,占72.1%,上皮样细胞型43例,占15.0%、混合型37例,占12.9%。2.5免疫组化CD117阳性261例,占90.9%、CD34阳性229例,占79.8%、DOG-1阳性252例,占87.8%。3基因突变类型c-kit基因突变171例(9外显子突变20例、11外显子突变144例、13外显子突变4例、17外显子突变2例、18外显子突变1例),野生型22例,PDGFRA突变0例。4危险度分级极低危和低危组共有72例,占25.1%、中危组70例,占24.4%、高危组145例,占50.5%。5术前靶向药物治疗情况术前服用靶向药物治疗74例,占25.8%,未服用靶向药物治疗213例,占74.2%。6初次手术根治度R0切除患者236例,占82.2%,非R0切除患者51例,占17.8%。7术后靶向药物治疗情况术后服用靶向药物143例,占49.8%,术后未服用靶向药物144例,占50.2%。8术后复发转移部位单纯复发26例(胃9例,小肠7例,结直肠3例,胃肠道外7例),占27.7%:单纯转移41例(肝脏27例,腹盆腔8例,腹膜后4例,骨转移1例,肺转移1例),占43.6%:复发合并转移27例,占28.7%。9复发转移后的治疗未接受任何治疗24例,占25.5%;只服用靶向药物治疗54例,占57.4%;单纯行手术治疗4例,占4.3%;手术及靶向药物联合治疗12例,占12.8%。10随访情况截止到2019年1月,存活患者201例,死亡86例。11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11.1单因素分析原发部位于胃的复发转移率最低,其他部位之间无明显差异;肿瘤直径越大,复发转移率越高;核分裂数越多,复发转移率越高;复发危险度分级较高,术后越容易出现复发转移;手术根治度是影响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首次手术行R0切除可明显减低复发转移率;术后口服靶向药物可明显降低复发转移率。性别、年龄、家族史、组织类型、免疫组化、基因突变类型及术前靶向药物治疗与术后复发转移无明显关系。11.2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大小、核分裂象计数、肿瘤危险度分级、手术根治度、术后靶向药物治疗情况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12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分析12.1单因素分析原发部位于胃术后生存率最高,其他部位之间无明显区别;肿瘤直径较小的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核分裂象越少,术后生存率越高;肿瘤危险度分级越高,术后生存率较低;行R0切除患者较非R0患者术后生存率高;术后口服靶向药物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患者术后生存期更短。性别、年龄、家族史、组织类型、免疫组化、基因突变类型及术前靶向药物治疗与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12.2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大小、核分裂象计数、肿瘤危险度分级、手术根治度、术后靶向药物治疗情况及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13复发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13.1单因素分析术后单纯复发患者复发转移后生存率比单纯转移及复发合并转移患者高;复发转移后手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单纯靶向药物及未治疗患者。13.2多因素分析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复发转移后的治疗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1.GIST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危险度分级、手术根治度、术后靶向药物治疗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2.GIST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危险度分级、手术根治度、术后靶向药物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3.GIST原发于非胃部者复发转移率高、术后生存期短,但不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独立因素。4.性别、年龄、家族史、组织学类型、免疫组化、基因突变类型、术前靶向药物治疗不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5.术后单纯复发患者比单纯转移及复发合并转移患者预后更好。6.复发转移后手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比单纯手术、单纯靶向治疗及未治疗患者预后要好。7.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复发转移后的治疗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