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4年生盆栽百子莲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CK(不断根)、G1(1/3断根)、G2(1/2断根)和G3(2/3断根)4个处理,通过对不同程度的断根处理后百子莲的开花进程、开花品质、光合生理特性以及营养生理特性的观察和测定,研究了断根处理对百子莲地上部分生长和开花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1、断根处理使百子莲开花进程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百子莲的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比对照明显的提前,平均花期显著延长,但并不是断根程度越大越好。本试验中各个处理对百子莲现蕾期、初花期、平均花期及开花率的影响各有不同。从现蕾期来看,G2现蕾期最早,G1、G2、G3分别比对照CK要提前5d、7d、1d,而G1、G2要比G3提前4d、6d。从初花期来看,G1、G2、G3比对照CK分别提前5d、7d、2d。就平均花期来看,G1、G2、G3分别比对照CK延长5d、6d、3d。但是G1、G2的开花率都比对照CK提高了15%,而G3的开花率比对照CK降低了35%。综合来看,1/2断根处理的现蕾期最早,平均花期最长,开花率最高,总体效果最佳,1/3断根处理效果次之,2/3断根处理效果最差。这说明适当的断根处理能够使百子莲的开花进程提前和平均花期延长,对百子莲花期的观赏品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断根处理对百子莲的开花品质有显著的影响,百子莲的平均花葶高度、单株花朵数和花径的大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使百子莲的观赏品质得到了提高。G1、G2和G3的平均花葶高度分别比对照CK增加了25.6 cm、32.2 cm、13.4 cm;平均单株花朵数方面,G1、G2和G3三个处理分别比对照CK高出20.4、21.4、10.8朵;而平均花径方面,G1、G2、G3与对照CK相比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不同处理之间平均花径的大小变化并不明显。总体上来看,对百子莲进行不同程度的断根处理后,百子莲开花品质的表现为G2>G1>G3>CK。这说明适当断根能够使百子莲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相对较多,从而使花葶高大健壮,单株花朵数较多,花径较大,花序饱满,观赏效果较好。因此断根处理可以提高百子莲开花的品质和观赏价值。3、与对照相比,百子莲不同程度的断根处理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等光合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不同程度的断根处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它们都是在断根后初期显著低于对照,随着根系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各个光合指标不断升高,在断根后期除胞间CO2浓度低于对照以外,其他指标均高于对照。4、不同断根处理的百子莲的叶片和茎中可溶性糖含量除G3处理在营养生长期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低外,其他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都比对照有了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花芽分化期。随着百子莲大量开花,在盛花期和末花期,百子莲茎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而处理G3在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茎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G1和G2。断根处理的百子莲叶片中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提高,以花芽分化期和初花期最为明显。同样,百子莲的茎中淀粉含量比对照有了明显的增加,但以盛花期最为明显。不同断根处理百子莲叶片和茎中淀粉的含量在不同时期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营养生长期到初花期过程中,处理G3的叶片和茎中淀粉含量低于G1和G2,而从盛花期开始G3处理的叶片和茎中淀粉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百子莲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花芽分化期有显著升高,而其他时期之间没有显著变化,基本都在6~7mg·g-1 FW-1之间变动。不同断根处理的百子莲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除花芽分化期外,G1、G2和G3其他时期的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CK有所增加,但差异并不显著。5、不同断根处理后,平均花期与营养生长时期、花芽分化期和初花期的叶片以及茎中可溶性蛋白、淀粉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花朵数与营养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和初花期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之间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水平;花葶高度与花芽分化期叶片以及茎中淀粉含量显著性正相关,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初花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开花率与盛花期、末花期叶片以及茎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均呈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