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温室集群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a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温室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优越性能否真正得到发挥,关键在于温室中自动控制设备的应用水平如何。然而,目前在国内,由于存在着操作成本较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等原因,温室环境测控系统的使用还很局限。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动控制在温室中的应用,有效地控制温室内的气候条件,推动大型温室集群的使用,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温室集群的环境测控系统。一方面,该系统能够对集群中单个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CO2和土壤湿度等因子进行测量和控制;另一方面,通过中控室的工控机可以实现对整个温室集群的环境监测与协调控制。   该温室集群测控系统,以每个温室为基本单元进行环境信息采集,通过Zigbee组建的无线网络对各个温室环境信息进行集中的传输。中控室对温室的环境数据进行设定,并且发出控制指令,保证各环境因子的数值都维持在设定的区间内。   本文分析研究了温室中常用的调控策略,采用了天窗、保温被、CO2发生器等执行机构,来实现对环境因子的实时调节。首先,由采集节点采集环境信息,采集的数据通过Zigbee组建的无线局域网传送到中控室;然后,中控室下达控制指令,由PLC控制相应执行机构的动作,进而达到控制环境参数的目的。系统通过对执行机构的直接控制,实现对温室的湿度、光照度、CO2浓度和土壤湿度的调节;对温度因子的控制选用了模糊控制方式,并设计了模糊控制器。系统应用组态软件设计了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能够实现对温室集群环境和执行机构状态的综合监控。   本系统设计了三种控制模式:手动模式、遥控模式和远程模式。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温室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控制的要求,自由选择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是由工作人员直接控制电机转向和转速进而控制执行机构动作;遥控控制是通过遥控器发出指令控制各个执行机构的动作,能够实现100米范围内的精确控制;远程控制下,系统的控制中心在中控室,由中控室的Zigbee中心节点发送指令到温室内的PLC。   本文中设计了信息采集与传输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和遥控控制电路等一系列完成系统的关键功能的电路。系统采用Zigbee模块组建无线局域网,完成环境因子测量节点与中控室之间的数据传输,对每个温室中的Zigbee发送与接收模块都配置了独立的地址,以实现对温室集群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执行机构控制。该系统在温室集群控制的测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近些年,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应用广泛。PSpice、MATLAB等模拟软件模型库内的功率器件模型通常不能直接用于对功率器件模拟。物理和功能性两类模型在
CAN总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实时网络之一,由于总线数据传输速率的限制和网络化控制系统对带宽需求量的增加,使得保证CAN总线上消息的实时性变得越来越困难。如何减小网络化控制
综合导航信息处理设备是整个导航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它与导航系统中的所有设备相连,监视其工作状态,同时将接收到的导航信息利用卡尔曼滤波等技术进行综合优化处理,并将所得到的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节点的能量利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很多传感器网络中,由于节点的能量消耗不平衡,造成网络死亡时仍有大量的能量没有充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系统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输电容量越来越大、输电线路越来越长,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快速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故障定位行波法不受故障过渡电阻、线路结构、系统阻抗、互感器变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基于暂态行波的故障定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高压输电线路短路故障将产生暂态行波信号,暂态行波信号是一个突变的、具有奇异性的非平稳信号,沿着输电线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传送至输电线
减摇水舱是一种在全航速下都能起到减摇效果的减摇装置。其本身依靠船舶的横摇运动产生高低液位差,即出现两边舱的重力差,形成对抗力矩,减小船舶的横摇幅值。其中可变周期减摇水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屡屡发生所带来的严重的社会危害使得国家将应急系统(包括了应急管理业务以及应急技术平台)的建设作为了发展战略的重点。由于应急领域中的数据量庞大、信息不
近年来,随着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结合空间分辨力和光谱分辨力的成像高光谱系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工业现场的高光谱应用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要求,对实时性和鲁棒性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跨域边缘云模式下的流媒体服务正逐渐兴起。该模式下,流媒体服务内容的存储和计算工作将交由处于边缘网络的子云完成,相对于中心式的流媒体服务可以降
工业以太网是指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以太网技术。随着工业控制领域向着分散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场总线已不能满足工业控制领域的要求,而以太网技术由于具有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