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历程看,学科建设是推动高等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的教师教育面临基础教育改革以及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改革”和“转型”已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趋势。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学科建设如何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是目前学科建设研究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从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出发,在对高师院校的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科建设在高师院校发展中的地位、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内容与特征、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阐述学科建设的内涵以及学科建设在高师院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通过学科建设这个龙头,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形成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而内容的确立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依据。加强内容研究,从理论上来讲,有利于确立学科建设的方向;从现实的角度看,有利于分析当前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克服学科建设中的盲目性。 第二部分: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学科建设的内容是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和科研来确定的。学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与教学、科研各个环节发生各种联系,由此构成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学科方向的确立;学术队伍建设;研究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学术环境建设;研究生教育。其中,学术方向的确立是基础,学术带头人的遴选和学科梯队的建设是关键,研究基地是依托,科学研究是载体,学术环境是保障,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学科水平的体现。 第三部分: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特征。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师院校的学科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具体表现在:学科门类齐全,多科性特征明显;教育科学是传统优势学科;人文学科和基础理科基础较好;应用学科起步较晚,特别是近期发展迅速,在某些学科方向上产生了一批重大的学术成果。第四部分: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高师院校的学科水平总体还不够高,学科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等。尤其是在与综合大学的竞争中,师范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更是处于劣势,如学科综合化水平偏低,学科间壁垒比较森严;与国内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师范院校的学位点较少,国家级重点学科数偏少;学科队伍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学术带头人数量偏少;科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等等。 第五部分: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要解决问题,必须要有客观的措施作为保障,因此,措施研究同样是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重视学科规划、设置和调整,明确学科建设目标;规范学科评估,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实行“点线面”战略,建设较强的学科梯队;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学科建设等等。通过客观有效的措施,对学科进行适时、有效的调整,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学科建设基本内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