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器人围捕策略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a1583258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对机器人完成任务的要求的提高,多机器人系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多机器人系统能完成单机器人不能完成的任务,还能从组织和系统的角度研究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作机制,发挥多机器人系统的各种内在优势。   多机器人协作是多机器人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本文研究的多机器人围捕任务是典型的多机器人系统协作课题,涉及到多机器人系统中的控制结构、学习算法、任务分配等问题。本文从分析并实现已有的围捕的方法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基于人工势场的围捕策略进行改进以提高围捕效率,最后将围捕任务扩展到多目标机器人,提出了投标者联合投标的拍卖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针对围捕任务,总结了围捕的两种方法:基于Q学习的方法和人工势场法。并基于仿真平台MuRoS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实现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Q学习不需要设计具体的同捕策略,学习过程中通过经验积累,围捕使用时间逐渐减少,学习算法最终收敛。但是相对于人工势场法,学习过程缓慢,且强化信号设计较为复杂。人工势场法简洁直观,但是机器人行为控制参数不易确定,很难找到最优解。   围捕任务是巡逻、军事对抗等任务的具体形式,效率(围捕成功率和围捕消耗时间)尤其重要。在上述人工势场法实施围捕的基础上,针对围捕任务的效率问题,分析了围捕过程中机器人的运动目标对围捕的影响,对简单形成包围圈实施围捕做了改进,提出了基于角度优先的围捕策略。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方法提高围捕成功率,减少了围捕时间。   任务分配是多机器人系统协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中使用较多的是拍卖算法,这些算法根据经济市场中的拍卖来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的较优分配。针对围捕这个紧耦合任务,机器人必须通过协作完成任务,且各机器人对任务的贡献依赖于其他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为此,本文提出投标机器人联合形成小组作为一个整体给任务投标,并针对组合过多、计算量大、通信量大等问题对该方法进行改进。仿真结果显示联合投标用于任务分配是可行的。   本文的仿真实验都是在仿真平台MuROS进行的,但针对围捕的功能还不完全。论文在对其功能、设计方法、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围捕任务需求扩充了基础类库,添加了控制方法,并图解说明了几个全文中提到的仿真实验。   最后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机器人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农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既有效缓解了农业劳动力不足问题,又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由于农
学位
超材料(Metamaterial)是一类由亚波长结构周期性排列的人工复合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电磁效应,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这些特殊的电磁特性来自于超材料丰富的谐振效应。关于谐振峰的
信息安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智能蓝牙手机病毒是信息网络系统常见的威胁。因此,加强智能蓝牙手机病毒传播规律的研究对于手机信息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
学位
微生物发酵工程是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具有高度非线性、时变性和相关性。获得更多的过程状态变量和掌握更多的反应过程信息是研究微生物发酵过程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首要前提。然而,在实际的发酵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和技术的限制,一些重要的生物参数难以实现在线检测,软测量技术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对于具有多变量、非线性、时变性和变量间有多重相关性特点的复杂系统建模,大多采用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
电能无线传输技术能有效解决电能有线传输过程中存在的接口标准不一致、易短路断路、维护困难等传统问题,为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生物医学、航天航空等领域及水下、矿井
本文主要目的是建立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能够应用于盘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最佳效率控制结构。本文从推导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出发,首先建立了三相系统下电压及电磁转矩方
学位
交流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提高了交流传动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的实现成本。所以,交流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受到广大研究人员和用户的关注和欢迎。准确辨识电机转速是实现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关键。近年来,基于能量成形和端口受控哈密顿系统(PCH)的控制方法引起电机控制专家的研究兴趣。本文在课题组多年来对交流电机PCH控制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实现对电动机转速信号的估计。首先,介绍
防洪是堤坝最重要的功能,一旦决堤,必将导致严重的灾害。为了避免伤亡和经济损失,除了研究决堤的机理,探寻新的堤坝材料,改进堤坝的结构外,对堤坝进行健康监测,及时提供灾前
四足机器人具有较高动态性能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一直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足机器人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还亟需深入研究。本文围绕将中枢模式发生器(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