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器人路径规划与跟踪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zdh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机器人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农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既有效缓解了农业劳动力不足问题,又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由于农田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农作物的种植和耕作特点,路径规划和跟踪技术一直是农业机器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围绕农业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跟踪问题展开研究,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将传统路径规划和跟踪方法加以改进,以期达到高效覆盖和准确跟踪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在此背景下探讨了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提出了农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对当前农业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跟踪技术的传统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了目前算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了寻找农业机器人到达工作地点的最优路径,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适用于栅格式路径规划问题的启发式算法。通过栅格法对已知环境进行抽象,建立机器人工作空间模型,并采用蚁群算法模拟蚂蚁觅食行为,根据优化条件搜索出一条到达工作地点的最优路径。   针对农业机器人工作区域的特点,采用方向寻优算法和基于子区域的全区域覆盖算法来对工作区域进行覆盖。将不含障碍物和含障碍物的工作区域分开进行处理,对不含障碍物的按方向寻优算法寻找最佳覆盖方向,对含有障碍物的采用基于子区域的分割方法进行全区域覆盖。研究表明,与折返法和内螺旋法相比,算法在转弯次数、路径重复率和路径长度上有明显优势,实现了对工作区域的高效覆盖。   最后建立两轮差分驱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对路径跟踪和轨迹跟踪进行研究,分别设计了基于切线法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基于Back-stepping和滑模控制方法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对直线、圆和折返覆盖轨迹进行跟踪,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使农业机器人可以对规划出的路径进行跟踪。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事业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形势,风电场电能质量监测技术成为风力发电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各种大型电力设备应用于各个领域及日常生活,使得非线性负荷、冲击性负荷、时变负荷容量不断增长,导致风电电能质量问题愈加突出。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的一种有效的针对风电场电能质量的监测系统。依据电能质量国家标准,本文详细阐述了电能质量问题的定义、分类,并总结了各
与串联机器人相比,并联机器人(本文指代并联机械手)具有运动惯量低、负载能力强、刚度大、动态性能好等优点,目前高速、轻型并联机械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食品、包装等轻
刹车片背板的平面度误差是衡量刹车片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人工手动方式对出厂背板进行检测,不仅测量效率低,而且测量数据不可靠。本课题通过研发
六足机器人稳定性高、步态形式多样、负载能力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枢模式发生器(CPG)耦合振荡器模型能自发的生成稳定的周期振荡信号,通过构建拓扑网络,实现多个CPG单
随着企业生产方式和项目研发模式的改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速,企业和高校内部各种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以及扩张,数字资源成指数形式增长。传统信息检索技术虽然搜索精度高、领
神经网络逆测量方法是一种理论严格、应用广泛的测量方法,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传感器的动态补偿和对不直接可测变量的软测量。但是该方法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主
广义系统是一种更加一般化并且有广泛应用背景的动力系统,是描述、刻划实际控制系统的有力工具,它的提出具有十分深刻的实际应用背景。从70年代以来,关于广义系统理论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频域稳定性以及自抗扰控制器(ADRC)的应用。在频域内采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ESO的稳定性,得出了2+1阶ESO稳定的充分条件;总结了ADRC参数整定的一般方法;采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抗扰控制器控制Lorenz混沌系统,能获得比ADRC更强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在DCS系统中对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实时仿真,证明了ADRC在电站热工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ADRC-P
随着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轴承工作环境、速度和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静压气体轴承由于高速度、高精度、粘性摩擦小、低功耗等优点应用于三坐标测量机、微电子制造平台等超精密设备。随着下一代光刻曝光、干涉测量和半导体检测技术的发展,轴承工作环境逐渐变为真空或者高洁环境,相对于大气环境中,真空环境下静压气体轴承内流场比较复杂,轴承静动态性能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必须添加密封结构减少气体泄漏量。目前,对于真空环境下的
蒸发是氧化铝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耗能工序。蒸发过程流程长,影响能耗的工艺参数多,且各参数之间耦合严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是由操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