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在综述国外体育俱乐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的调查分析,指出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现在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较难克服的困难:经费缺乏、设施器材不足、体育教师以及高水平运动教练员聘任难等问题,它们成为了大学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瓶颈。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必须改革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对于如何改革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本文从准公共产品理论、非营利性组织理论、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出发,分析研究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问题所在,从现代体育强国的大学体育俱乐部、社区俱乐部、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成功运行机制和管理运作模式中获得启示,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1、认为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在性质上属于准公共产品,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所以,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应该选择非营利性的市场运行机制。即在运行中,可以运用各种市场运作的经营方法、手段或模式进行经营。2、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采用非营利性市场运行机制,可以用市场化运作或运营手段来经营,但目的仅限于解决资金困难,并不能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主要目的是发展体育事业,应突出其教育性。因此本文认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市场化”提法不当或不妥。如果搞产业化,以赢利为目的,则偏离了宗旨,但采用纯业余俱乐部运行机制又无法使公益事业得到发展。3、本文提出在我国大学内可借鉴欧洲俱乐部模式及赛制形式管理大学体育俱乐部竞赛及运作,在校际体育竞赛中则可学习美国联盟赛制及运营模式。这样既可大大增加运动队比赛场次、锻炼队伍、提高运动竞技水平,又能解决经费问题,并走出全国大学体育竞赛经费短缺的困难局面。4、对于如何建立大学体育俱乐部市场运行机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应借鉴欧美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市场运行的管理体系,强化大学体育俱乐部运营机制,加强大学体育俱乐部制度建设,完善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监控机制。通过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的强化来完善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市场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