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又称绿脓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的皮肤、肠道和上呼吸道中,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特点,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中居于首位。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引起严重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烧伤或囊性纤维化,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耐药株的不断出现和传播,使得治疗方法越来越有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显示出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对于控制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有重要的意义。双组分系统(two component system,TCS)广泛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文献报道在某些TCS的突变情况下,铜绿假单胞菌中的PA1797基因表达量比某些基因表达量都要大,如PA2572/PA2573,PA2572基因突变使PA1797基因升高56.2倍;CbrAB,CbrA基因突变使PA1797基因升高10.37倍;而在PhoPQ和ParRS突变中PA1797基因表达量相对较小。在Pseudomonas aeruginosa基因组数据库(www.pseudomonas.com)中,PA1797基因被定义为一个功能未知的新基因,目前有关PA1797基因的报道尚不多见,PA1797基因的功能尚不明确。本文采用抗生素敏感实验、绿脓素产量、杀菌、运动能力和生物膜培养等实验对PA1797基因的功能进行探讨。方法:(1) PCR扩增PA1797同源臂与四环素抗性基因插入自杀质粒pEX18-Tc,构建PA1797基因敲除载体,利用双亲杂交转化铜绿假单胞菌PAO1,构建PA1797基因突变株PCKH33。(2) PCR扩增PA1797-1基因编码片段,插入pJN105质粒阿拉伯糖诱导型启动子的下游,构建PA1797基因表达载体,转化PA1797基因突变株PCKH33,构建PA1797基因补偿株PCKH36。(3)通过抗生素敏感实验、运动实验、杀菌实验、绿脓素产量实验,观察野生株、突变株及补偿株变化。(4)用Trizol法抽提铜绿假单胞菌的总RNA,Real-time荧光定量PCR检测在PA1797基因突变情况下其他相关毒力基因表达情况。(5)生物膜培养,结晶紫染色后用荧光相差显微镜观察野生株、突变株及补偿株变化。结果:(1)经PCR及测序,证明铜绿假单胞菌突变株PCKH33中缺失PA1797基因,成功构建铜绿假单胞菌PA1797基因突变株PCKH33。(2)经PCR及测序,证明成功构建过表达质粒pJN105-PA1797-1和铜绿假单胞菌补偿株PCKH36。(3)与野生株相比较,突变株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和喹诺酮类的抑菌圈变小;泳动能力有明显区别;丧失杀菌能力;绿脓素产量减少。(4)与野生株相比较,突变株Ⅲ型分沁系统中的exoS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5)与野生株相比较,突变株4d后的生物膜明显减少。结论: PA1797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并调节细菌的耐药性、杀菌作用、泳动作用和生物膜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