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茅油对茶饼病菌的抑菌成分及其茶梗多孔碳控释剂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cui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饼病是茶树种植中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叶部病害,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在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的背景下,实现茶饼病的安全高效防治,有效途径之一是从天然化合物中寻求生物活性物质而实行化学农药的替代。源于香茅草的香茅油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具研发为植物源农药的潜质;但其易挥发的特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为此,本研究在成功分离茶饼病病原菌的基础上,通过抑菌活性测定,明确香茅油中相关成分对此菌的活性;筛选出活性最好的成分,制备其茶梗多孔碳控释剂并明确其控释杀菌活性,初步研究此成分对茶饼病病菌的抑菌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分离出了可长期保存和继代培养的茶饼病病原菌。建立了改良孢子弹射法,开展了茶饼病病菌Exobasidium vexan分离研究。对分离到的菌株cbb进行了鉴定,结合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和离体茶树叶片致病性研究结果,确定菌株cbb为E.vexans。与传统孢子弹射分离法相比,分离纯化率提高了1.5倍。建立的新分离方法,解决了E.vexans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而不易于分离获得纯化菌株的难题。2、研究筛选了香茅油对茶饼病菌的主要抑菌成分。筛选香茅油5种成分,采用抑菌圈法进行抑菌活性初筛,结果表明,5mg·m L-1供试验浓度处理下,香叶醇,柠檬醛和香茅醇达高敏程度。采用试管半倍稀释法,进一步测试了三种物质对此菌活性,处理后1天,香叶醇,柠檬醛和香茅醇对此菌的MIC值分别为1.25 mg·m L-1,0.321 mg·m L-1和0.625 mg·m L-1;MBC分别为1.25mg·m L-1,0.625 mg·m L-1和1.25 mg·m L-1。结果表明,香茅油中对此菌抑制活性最好的成分为柠檬醛。3.成功制备了主要抑菌成分柠檬醛的茶梗多孔碳控释剂,并明确了其对E.vexans的缓释杀菌活性。以茶梗为基底材料,通过碳化活化法,制备了具高比表面积(1001.6 m~2·g-1)和丰富介孔结构的多孔碳材料(BC)。采用一锅法,将柠檬醛(Eo)负载于BC上,成功制备了新型多孔碳控释剂BC@Eo。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结果表明,在BC@Eo中,BC和Eo发生了化学和物理作用。缓释性测定第30天,BC@Eo中Eo体外累积释放率为51%;而游离Eo第7天的累积释放率就达82%,结果表明BC可有效控释Eo。抑菌圈法活性测定第7天,BC、Eo和BC@Eo的抑菌圈分别为0、19.66±0.79和21.92±0.77 mm,结果表明BC@Eo中是Eo表现抑菌作用。BC@Eo处理E.vexans后30天,扫描电镜观察发现,BC@Eo处理的菌丝褶皱程度比Eo处理更明显,表明BC@Eo延长了Eo对E.vexans的杀菌活性。4、初步明确主要抑菌成分柠檬醛对E.vexans的抑菌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柠檬醛MIC浓度处理对E.vexans菌丝结构的影响。处理后第7天,OM和SEM观察结果表明,柠檬醛会导致该菌菌丝形态异常,包括菌丝溶解、黏聚、皱缩、菌丝表层产生瘤状物;TEM观察结果表明,柠檬醛处理后,细胞壁和细胞内脂质体内部结构严重受损。柠檬醛对茶饼病病菌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可能通过提高纤维素酶活性来分解细胞壁上的纤维素,从而达到破坏细胞壁结构的目的;通过降低细胞膜上抗氧化酶SOD和POD的酶活性,使细胞膜脂质更易被氧化,损伤细胞膜,导致丙二醛(MDA)含量增大,从而抑制茶饼病病菌生长;还可以通过降低代谢酶SDH和MDH的酶活性,导致细胞线粒体受损,使代谢受到影响,从而抑制菌丝的生长。通过本文研究,建立了改良孢子弹射法分离出可长期继代保存的E.vexans,明确了香茅油对茶饼病病菌的最佳抑菌活性成分为柠檬醛,成功制备了该成分的茶梗多孔碳控释剂,明确了控释剂的控释杀菌活性;初步明确了柠檬醛对E.vexans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利用多孔生物碳材料控释易挥发植物源活性成分是可行的,为茶树废弃生物质资源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基于控释策略利用植物挥发物防治茶饼病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轻质高熵合金具有强度硬度高、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好等优异性能,在轨道交通轻量化、高速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铸造轻质高熵合金中易产生粗大枝晶组织、成分不均匀和高孔隙率等缺陷,使其塑性低,造成塑性变形难而成形难。针对轻质高熵合金低塑性成形难的问题,本文利用半固态成形变形抗力低,流动性好的特点实现低塑性轻质高熵合金的成形。本文以Al15Mg45Li39Ca0.5Si0.5轻质高熵合金为研究对象,
学位
期刊
作者对抑郁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现状、自我管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应用的不同方式及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抑郁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结果进行了综合,总结了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抑郁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局限,并对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抑郁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期刊
由于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科学家们正在寻求可持续的、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在能源转化和环境修复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实现该技术的关键在于高效光催化剂的开发和制备。其中,硫化镉(Cd S)由于具有可见光响应、合适的禁带宽度和导带价带位置被认为是实现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最理想的光催化剂之一。但是其自身存在光腐蚀现象以及在光催化反应中光生电荷的快速复合限制了其光催化活性。因此,有效
学位
钙(Ca)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并且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广泛参与果树生长发育、逆境应答、次生代谢物积累及品质形成等生物学过程。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属蔷薇科蔷薇属灌木,在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极高的贵州喀斯特地区分布广泛且果实内次生代谢物质丰富,之前本课题组也发现Ca2+可在生化和分子水平参与果实中维生素C(L-ascorbic acid,As A)合成的调
学位
绥阳县植被类型多样、水热同季、环境气候复杂,大型真菌资源丰富。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绥阳县大型真菌资源,本文以绥阳县大型真菌为研究对象,采集了7个乡镇(含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研究了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与不同海拔、植被类型、月平均温度、月平均降雨量和季节等环境的相关性,评价了大型真菌物种和受威胁程度,编写了绥阳县大型真菌物种名录,重点研究了乳菇属Lactariu
学位
目的: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通过信号转导参与植物响应逆境胁迫应答和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而蛋白磷酸酶PP2C是ABA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基因转录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花生不同组织中蛋白磷酸酶AhPDCP37基因在逆境下的表达特征和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特性,了解该基因的功能,并结合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改变下AhPDCP37基因的转录特征,初步揭示表观遗
学位
目的:为了探讨原位回针垂直褥式缝合、原位回针水平褥式缝合的多重减张缝合结合皮内间断连续缝合的综合缝合法(命名为“遵义缝合法”)缝合张力性切口的临床疗效,将遵义缝合法与皮下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法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张力性切口进行减张一期闭合。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选取需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遵义缝合法(试
学位
目的:探讨熊果酸(UA)缓解赭曲霉毒素A(OTA)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内质网(ER)应激作用;以及Lonp1和Sig-1R在UA缓解OTA诱导HK-2细胞内质网应激(ERS)的机制。方法:1.实验用HK-2细胞作为实验模型,使用CCK-8方法测定不同浓度UA预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并确定UA的后续实验浓度。2.设置实验分组:对照组(C组,0μmol/L UA和0μmol/L OTA处理2
学位
目的:探究三叶苷(trilobatin,TLB)对大鼠伤口愈合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重170-200 g雄性SD大鼠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4组:模型组(Model)、模型+TLB 0.05 g/kg组(Model+TLB 0.05 g/kg)、模型+TLB 0.25 g/kg(Model+TLB 0.25 g/kg)、模型+TLB 1.25 g/kg(Model+TLB 1.25 g/kg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