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机械瓣置换术后妇女妊娠期合理的抗凝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7名机械瓣置换术后已成功生育子女的妇女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经历妊娠次数,每次妊娠时年龄,妊娠期间抗凝方案,妊娠前抗凝方案,妊娠期间母体血栓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妊娠结局及生产方式等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抗凝方案下妊娠期间母体及胎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7名患者经历41次妊娠,成功生下子女28名。其中24例妊娠通过服用低剂量华法林(小于5mg/天)进行孕期全程抗凝,发生一般性出血事件2例,早期流产10例,产下新生儿14例,未见胎儿畸形发生。6例妊娠于孕6周至孕12周通过低分子肝素进行妊娠期抗凝,孕13周开始重新使用华法林抗凝,发生晚期流产1例,因胎儿脑积水而行晚期引产1例,产下新生儿4例,未见新生儿畸形发生。11例妊娠通过低分子肝素进行孕期全程抗凝,早期流产1例,瓣膜血栓1例,一般性出血事件2例,产下新生儿10例,1例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缺血缺氧性脑病,未见新生儿畸形发生。结论妊娠期全程使用低剂量华法林抗凝伴随较高的流产率,母体及胎儿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是可行的妊娠期抗凝方案。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有潜力的相关患者妊娠期抗凝药物,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更多研究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