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内生细菌菌株Em7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knif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油菜菌核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30%,严重年份或严重地块的发病率达80%以上,导致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由于目前尚未发现免疫或高抗菌核病的油菜品种,生产上主要采用轮作及化学药剂结合的防治措施,然而连年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已经导致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因此寻找对环境友好的有益微生物进行菌核病的生物防治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植物内生细菌作为新挖掘的微生物资源,正在被广泛开发利用。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纯化了大量植物内生菌,并从中筛选获得了一株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Em7菌株。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内生细菌菌株Em7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田间应用及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明确了内生细菌菌株Em7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大量温室盆栽试验发现整株喷施菌株Em7的培养滤液和菌悬液在油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有效减轻菌核病的发生,其中喷施菌株Em7后接种病菌的防效明显高于接种病菌后喷施的防效,防病效果达到90%以上。在陕西汉中地区连续三年(2009-2011年)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初花期连续喷施两次(间隔期7-10d)菌株Em7的培养液(109CFU mL-1)可有效降低菌核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3.8%、71.8%和70.5%,与对照药剂戊唑醇(Tebuconazole)和多菌灵(Carbendazim)防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2.通过培养特征和形态特点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将Em7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 Cohn。3.采用利福平抗性标记方法揭示了B. subtilis菌株Em7在油菜体内的定殖和消长规律。在油菜幼苗期分别采用整株喷施和灌根的方法研究了Em7Rif标记菌株在油菜不同组织中的定殖规律。整株喷施Em7Rif菌株(1×109CFU mL-1)24h后,在油菜叶片和茎秆组织内检测到的菌量最大,分别达到4.0×105CFU g-1和9.6×105CFU g-1鲜组织;28d后仍然能够从茎秆及叶片组织内检测到,但在根组织内却未检测到标记菌株。灌根施用Em7Rif菌株(109CFU mL-1),24h即可从根和茎秆中检测到标记菌株,施用后3d后标记菌株在根部和茎杆中的数量最大,分别达到5.6×106CFU g-1和4.6×105CFU g-1,此后检测的菌量逐渐减少,但28d后仍可检测到标记菌株。4.利用Biolog代谢指纹方法分析了B. subtilis菌株Em7对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灌根法于苗期分别施用菌株Em7菌悬液和培养滤液后不同时间取根际土壤,用Biolog ECO板检测不同土样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果显示施用菌株Em7后的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活性和多样性明显提高。菌株Em7处理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明显增强,各种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和Shannon(?)数明显高于对照处理。5.初步明确了诱导抗性可能是B. subtilis菌株Em7对油菜菌核病的生防机制。在油菜苗期和成株期喷施菌株Em7菌悬液和培养滤液后不同时间(1、3、5、7、9、11和15d)接种菌核病菌,油菜植株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效果;并且发现喷施菌株Em7后,油菜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在一定时期内有显著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6.利用显微镜技术揭示了B. subtilis菌株Em7对菌核病菌抑制的细胞学特征。光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受到菌株Em7影响后,病菌菌落边缘的菌丝形态发生异常变化,受抑制菌丝粗细不均匀、皱缩、畸形,并有明显的细胞质外渗现象;进一步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受抑制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内液泡数量增加,细胞器紊乱,细胞壁溶解和细胞质外渗等。对菌株Em7作用后菌核病菌入侵和扩展过程的观察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前1d喷施菌株Em7可抑制病菌侵染结构(侵染垫)的形成,并可致使病菌菌丝出现膨大、顶端分支增多且分支不规则;接种病菌后1d喷施菌株Em7可导致病菌形成的侵染垫塌陷,菌丝出现皱缩及坏死等现象。此外,皿内试验结果发现菌株Em7不仅能够抑制病菌的菌丝生长,而且可有效抑制菌核萌发,菌核萌发的抑制效果与生防菌浓度和处理时间密切相关。7.在摇瓶条件下优化了B.subtilis菌株Em7产生抗菌物质的条件,并初步明确了其抗菌物质的特性和抑菌谱。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菌株Em7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2%,牛肉膏1%,MnS040.15%;当培养基初始pH7,接种量为1%,摇瓶装液量50ml/250ml时,在28℃,150rpm培养获得的培养液抑菌活性最强。进一步通过硫酸铵盐析、凝胶过滤等方法明确了菌株Em7的主要活性物质为蛋白类抗菌物质;硫酸铵饱和度30%提取的粗蛋白对热、酸碱及部分蛋白酶稳定,并且对常见的10余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广谱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在当前我国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改革攻坚阶段,腐败现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破坏性影响极为严重。公众参与反腐败为更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提供了一种制约权力的方式—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所关心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环境纠纷的产生,有限的司法资源已难以承受并及时有效地解决复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中的非农就业人数与农地的非农化同时增长。两者的变化是必然结果还是偶然巧合?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使用全国五省1240个农户家
目的:本研究以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为受试对象,并对其初级中枢孤束核行捣毁术,研究艾灸“足三里”穴促进相关蛋白的分泌对大鼠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与初级中枢孤束核的关系,分析在
我国南方,地表水丰富,目前以地下水作供水水源者多系中小型工矿企业和城镇。因此,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水源地勘察,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
社会互动和交往缺陷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之一,其对眼神、面孔表情、身体活动等社交信息的视觉注意表现独特,理论解释主要从“心理理论”缺陷、脑功能及神经发育异常、快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也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景象。人们的生活水平飞速上升,其生活消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存目的,而是想通过生活消费推动自身更大的发展。于是金融市场成为
建国以来,党的监察制度为维护党风党纪、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也表现出监督主体低于监督客体的制度性缺陷,束缚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在此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近年来,我
为深入贯彻2018“服务质量提升年”年度主题,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广大业主对优质物业服务的需求。近日,“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座谈会在苏州市召开,中国物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