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素对STZ大鼠肾脏组织Toll样受体4(TLR4)、NF-κB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阐述其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清热类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慢性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5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其中10只为正常对照组,40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大鼠禁食12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 60mg/kg(临用前用0.1M柠檬酸钠缓冲液,配制STZ溶液,浓度为1%、p H=4.2),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72h后,用血糖仪测尾静脉,血糖≥16.7mmol/L者确定为糖尿病大鼠,未达此标准者予以排除。成模后,随机抽取20只,分为糖尿病模型组(10只),大黄素干预组(10只)。大黄素干预组按100mg/(kg体重)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期间,各组大鼠自由进食进水。连续灌胃8周后,禁食12h,所有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3%、80mg/kg)进行麻醉,开腹,于腹主动脉采血,取5~6 m L测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水平,剪开后腹膜,取下左侧肾脏,称量肾重,计算相对肾重(肾重/体重),并以4%多聚甲醛固定,以免疫组化染色SP法处理肾脏组织切片,并观察病理切片中TLR4、NF-κB、IL-6阳性表达。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各组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所有数据用SPSS 21.0软件统计处理,检验水准α=0.05。结果:1对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正常对照组大鼠皮毛光泽,反应灵敏,饮食、活动均正常,体质量增加明显。糖尿病模型组及大黄素干预组大鼠皮毛暗淡欠光泽,饮水、摄食均增加约2倍左右,尿量增多2-3倍,大便稀软,反应迟缓,体质量增加缓慢,抱团少动。2对血糖的作用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黄素干预组血糖明显升高(P<0.05);大黄素干预组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黄素干预组血糖明显升高(P<0.05);大黄素干预组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3对血脂的作用对胆固醇的影响:灌胃治疗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黄素干预组胆固醇无明显差异(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大黄素干预组胆固醇无明显差异(P>0.05);对甘油三酯的影响: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黄素干预组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大黄素干预组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4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的影响灌胃治疗8周后,各组ALT、AST、Cr、BUN水平组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5对TLR4表达的影响灌胃治疗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及大黄素干预组TLR4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大黄素干预组TL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6对NF-κB表达的影响灌胃治疗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及大黄素干预组NF-ΚB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大黄素干预组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7对IL-6表达的影响灌胃治疗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及大黄素干预组IL-6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大黄素干预组IL-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1 TLR4、NF-κB、IL-6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中低表达,而在糖尿病模型组及大黄素干预组高表达,表明TLR4、NF-κB、IL-6参与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2相对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大黄素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TLR4、NF-κB、IL-6的表达,表明大黄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3大黄素对血糖、血脂无影响,故而其保护肾脏作用并不依赖于血糖、血脂的改善。4大黄素对大鼠肝、肾功能无影响,且按人体-大鼠体表面积换算,100mg/kg为有效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