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水平、输血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z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水平、输血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相关性,探讨ROP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ROP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并接受ROP筛查的4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ROP筛查结果分为无ROP组(328例)、轻症ROP组(101例)、重症ROP组(36例)。监测所有早产儿的血红蛋白计数、每周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接受输血者同时记录输血日期和次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LSD法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剂量-反应关系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寻血红蛋白水平、输血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相关性。结果:(1)三组早产儿出生时、生后第1周和第5周每周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9,0.001和0.021),生后第1天和生后第1周,轻症ROP组、无ROP组与重症ROP组比较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6,<0.001,0.009);生后第5周无ROP组与轻症ROP组、重症ROP组比较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5,0.029)。(2)早产儿出生时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120-220g/L)与重症ROP发生呈线性增加趋势;生后第1周时血红蛋白水平与重症ROP发生呈“U”型曲线关系(P=0.0349),当血红蛋白水平较低时(<135g/L)与重症ROP发生呈正相关;关联方向在135~145g/L时发生转变,此后血红蛋白水平越高,重症ROP发生风险越大。生后第5周随着血红蛋白水平升高(60-140g/L),轻症ROP发生呈线性增加趋势;当血红蛋白<100g/L时重症ROP风险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但血红蛋白水平>140g/L时,随着血红蛋白水平的增加,重症ROP发生的风险呈下降趋势。(3)轻症ROP组与无ROP组比较:生后第1周、第2周,轻症组输血次数多于无ROP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6,0.026)。生后第5周,两组间贫血人数与输血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15)。重症ROP组与无ROP组比较:生后第1周,重症组贫血人数明显多于无ROP组(P<0.001),贫血是ROP危险因素。生后第2周至第4周,两组间输血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次数多是发生重症ROP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红蛋白水平与ROP发生的关系不能简单归因于保护或危险因素,有可能呈曲线关联;贫血不能简单的归因是ROP发病的保护或危险因素,而要结合不同水平血红蛋白进行判断;今后临床医师对输血次数多的早产儿应加强ROP筛查,以期及时发现早期轻症ROP,避免重症ROP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59例,依据Gensini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其中,以神经精神系统受累常见,且为其主要的死因之一。在过去的50年里,研究显示神经精神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大多数NPSLE(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发生于SLE发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和缓解为特点,难诊断,难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IBD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于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和病理结果的综合分析,诊断方法复杂繁琐,耗时较长,价格昂贵,且包含有创操作,不易被患者所接受。临床工作中亟需便捷、敏感、高效的方法来辅助IBD诊断。对IBD相关血清学抗体的研究中发现,一些容易获得的,客观的血清学抗体有助于IBD的早期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情绪状况、营养风险、生命质量等临床预后的影响,为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整体改善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方法为横断面研究。收集肺癌住院患者共87例,采用人体成份分析仪测量四肢肌肉量,根据AWGSOP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肌肉减少症组46例,无肌肉减少症组41例,患者营养风险的评价采用NRS2002,患者的情绪状况的评价采用HADS,患者生命质量的
以海棠为基砧,以SH40、冀砧1号、冀砧2号和2号作中间砧的鲁丽苹果幼树为试材,研究了4种中间砧对其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砧穗组合的树高、干径、枝展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升高,其中冀砧2号中间砧树高增长量、中间砧干径最大;SH40中间砧树高增长量次之,枝展较大。冀砧2号中间砧树主枝数最多,为28.3个;2号中间砧树短枝比率最高,为75%。4个砧穗组合均是2020年开始有一定产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多以肠道受累为主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上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环境恶化、饮食结构西方化、抗生素滥用以及生活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IBD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清洁、高效的转化和利用煤炭资源是现阶段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开展煤的物性评价指标和热解产物预测研究,完善煤炭物性评价体系,提高煤炭热解产物预测精度,对中国煤炭资源的清洁转化与增值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论文以陕西、内蒙、新疆三地区的典型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固态13C核磁共振(NMR)、
目的探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通路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大鼠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通透性变化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
目的:探讨经典型发热待查成人患者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征情况,为发热待查的诊疗思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116例成人(≥18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明确发热待查患者确诊和转归情况;2)明确具体病因分布情况;3)比较不同病因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4)明确不同病因患者的临床特征情况。结果:(1)116例发热待查患者中,最终明确病因患者94例,确诊率81.03%,116例发热待查患者中,经治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低氧条件下,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like growth factor,HB-EGF)是否参与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并明确其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的相互调控作用关系。方法取雄性SPF级的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在体外分离大鼠的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