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竞争不在国家之间,而在企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又取决于人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衰。随着我国对WTO承诺的逐步履行和各产业开放进程的加快,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动高峰正在席卷全国,我国本土企业中高级人才流失现象也日趋严重。本论文正是针对国内企业高级人才流失的现象展开调查研究。论文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心理学上的“快乐指数”和“压力指数”,分析了国内企业高级人才“主动流失”的原因,指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盲点,最终得出心理学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从企业人才流失的概念入手,由企业对高级人才主动流失的不可控制谈起,分析了企业高级人才流失的代价。这种代价主要是指高级人才流失的高成本。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本文研究企业人才流失的方法。作者根据已有的认识,设计调查问卷和企业访谈提纲。并通过这两种调查研究的方法,得出大量数据和资料。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关注的焦点是:企业高级人才流失的原因,以及快乐和压力与企业人才流失的相关性。作者通过调查问卷以避免本文分析的片面性。并通过个访和组访,达到详细了解员工流失的心理状况的目的。
第三章分别从一般性因素、特质性因素以及中国化因素三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企业高级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总结出如下原因:员工的主动流失,主要源于其在企业和社会中承受的种种压力,以及工作中的沟通,认同感以及满足程度的差异等等原因。这里的分析为后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策略打下基础。
第四章中,作者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综合“压力指数”和“快乐指数”两个心理学指标,检测和分析企业员工主动流失的心理状况。这里结合运用两个指标,是心理学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创新。文章指出:“快乐指数”和“压力指数”的组合,可以反应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态和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可以提醒企业即时做出反应,以防止人才流失。
本文的结语,运用“约哈里窗”的理论总结了心理学运用于企业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借鉴国外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EAP,指出了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方向。文章最后对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重要建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以人为本,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使得企业员工利益最大化,进而达到社会快乐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