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近年来核磁检查一项新技术,是目前唯一一种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成像方法,其宏观表现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表示。目前已成为脑缺血、脑梗死超急性期诊断的常规序列。肿瘤病变的组织学类型、细胞密实程度、分化程度及肿瘤病理分型与ADC值有很高的相关性,使根据ADC值进行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成为可能。本研究重点探讨ADC值对颈部淋巴瘤与鳞癌淋巴结转移瘤二者之间的鉴别价值;对不同b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并选取最佳ADC值对二者鉴别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初诊的颈部淋巴瘤及鳞癌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男性35例,女性16例,年龄4-79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淋巴瘤27例,包括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霍奇金淋巴瘤;颈部鳞癌淋巴结转移瘤24例。均经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使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飞利浦Achieva3.0TTX多源发射磁共振成像系统,使用SENSE-NV-16通道头颈联合线圈,除常规头颈部扫描外,DWI扫描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ingleshot-EchoPlanarImagingSE-EPI)技术,扫描层厚、层间距及范围均与轴位T1WI及T2WI相同,以便于能对颈部淋巴结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在X、Y、Z轴三个方向上施加敏感梯度脉冲,分别取0、600s/mm2、800s/mm2、1000s/mm2四组b值,得到不同b值下淋巴结病变DWI图像及ADC图像,分别测得各个b值下淋巴结病变的ADC值。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值为600s/mm2时,淋巴瘤与转移瘤ADC值分别为0.75±0.14×10-3mm2/s和1.12±0.12×10-3mm2/s,b值为800s/mm2时,淋巴瘤与转移瘤ADC值分别为0.68±0.11×10-3mm2/s和1.02±0.13×10-3mm2/s,b值为1000s/mm2时,淋巴瘤和转移瘤ADC值分别为0.64±0.10×10-3mm2/s和0.96±0.13×10-3mm2/s,在各个b值下,颈部淋巴瘤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之间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b值下,淋巴瘤在b值取800s/mm2和1000s/mm2时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在b值取800s/mm2和1000s/mm2时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不同b值下,淋巴瘤与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ADC值均可以对二者进行鉴别,且在b值为1000s/mm2时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效能最高,此时ADC诊断最佳阈值为0.741×10-3mm2/s。结论对颈部淋巴瘤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瘤可通过ADC值的测定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