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与外资金融机构开展股权合作是银行业重要的经营活动之一。为了顺应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纷纷对外开放银行业,将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型股权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入股中资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成为推动银行业改革的重要力量。在作为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的银监会的鼓励下,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陆续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和战略引资。实践充分证明,与外资金融机构开展股权合作为中资银行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正向积极效应。但是,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大规模入股行为仍然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质疑中资银行价值被低估,国有资产遭受贱卖之嫌,国内金融安全也将受到威胁。尤其是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大量银行股被境外战略投资者抛售,人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质疑外资入股的真正动机和我国银行业开放的必要性。因此,开展银行间战略合作的研究,通过吸收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先进经验来掌握银行业稳健发展的规律,无论是对我国银行还是对外资金融机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按照国内银行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动机分析→实践及引资效果评估→相关问题分析→实证研究→战略选择与监管建议这一逻辑顺序进行构思,结合战略引资协议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现实情况,在股权合作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框架下深入探讨境外战略引资对于银行绩效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