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之辨”与明末清初士人群体的抗清斗争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qiang6455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之际,面对北方“夷狄”——满族的入侵,以儒家士人为主体的汉族人民以各种方式进行了长久而激烈的反抗斗争。对于这些在儒家文化氛围中世代衍息的知识分子而言,明清易代不仅仅是简单的王朝更迭,政权交替问题,而是夷狄乱华、以夷制夏之千年大变局,无异于“天崩地解”、“中原陆沉”。因此,他们中间除极少部分入主动投入到满清政府之下外,大多数则为保卫明王朝进行了殊死的抵抗,直至被杀、自杀。而后又有不少士人采取了消极对抗、与清政府不合作的态度。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括叙述了清军南下与士人群体的抵抗。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已然违背了长期根植于士人心中“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坚定信仰,再加之一系列野蛮民族政策的实施,更是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文章以《明史》为依托,对明末清初士人群体抗清死事人数做了初步统计,并以卢象升、黄道周、左懋第、黄淳耀、张煌言、瞿式耜、张同敞等典型人物为例进行说明,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士人群体抗清的规模之大和人数之多,即士人抗清不是个别人或一小部分人的行为,而是整个群体的行动。 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了士人群体抗清斗争的重要思想根源——“华夷之辨”。明末清初士人群体对清朝政权做出如此强烈的抵抗,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更迭都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固然与清军的烧杀掳掠、剃发易服、圈地屠城等一系列野蛮政策有关,但千百年来根植于儒家民族思想中的“华夷之辨”观念是造成士人剧烈反抗的重要思想根源。文章重点阐述了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三大思想家有关“华夷之辨”的论述,并对吕留良、傅山、归庄等人的“华夷之辨”思想以及其对清政权的消极对抗、不合作态度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以基础素描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美术基础课程对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的基础性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今的美术基础教育正处于转型期,美术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亟待改
作为直系军阀的重要权要,吴佩孚是军阀时代炙手可热的人物,同时也是颇具学养的一代儒将,这样就使他的形象有别于同时代的军阀,自己也成为了具有双重色彩的历史人物。所以,对于这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叶开始的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学术领域有必要加以研究的重大历史现象。而随之而来的如何将历史学同信息化这两个分属不同知识体系的学科加以融合,以实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资产规模约为1.5万亿,俨然成为金融业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  8年,资产翻了62倍。  截至2015上半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资产规模约为1.5万亿,俨然成为金融业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  不可忽视的现状是,尽管经历了高速增长,目前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尚与信托、保险等金融业态10万亿级的规模有一定距离,而且金融租赁公司以往业务模式相对单一,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如何重新调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