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终结之后——试论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的理论嬗变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梳理了黑格尔-阿多诺-丹托的艺术终结理论发展脉络,将丹托的终结话语置于其艺术哲学思想和当时的文化语境下,主要通过对其两部著作《艺术的终结》和《艺术的终结之后》的细读,探索其观点的嬗变,挖掘其思路的转向,试图更加贴近丹托艺术终结论的原义。  论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艺术终结’的理论脉络”,认为艺术终结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要更好地理解丹托的这一思想,就必须回到指引他探讨终结命题的黑格尔。本章梳理了艺术终结思想从黑格尔到阿多诺再到丹托的理论发展脉络。通过这一梳理发现,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和艺术形态发生历史性转折之时,艺术的身份就会遭到质疑,艺术终结也会作为一个论题引起广泛讨论。  第二章着重阐明了丹托在其提出艺术终结论的初期所赋予这一理论的三个内涵:艺术走向哲学,艺术史的终结和艺术进步可能性的丧失。其一,在20世纪60年代后的艺术实践中,艺术与哲学突然变得互相需要了,艺术开始变得依赖理论而从自身提出了关于艺术本质的哲学问题,这就是艺术走向哲学的主要依据。其二,艺术终结于自己的成熟期,为艺术欢呼的时代已经过去,此后(《布里洛盒子》出现的1964年)出现的任何艺术品,都不再具有历史意义。其三,由于20世纪一连串先锋艺术实践的推进,最终导致任何艺术作品都不再能够让人惊奇,艺术本质的可能性已经耗尽,它已经没有进步和发展的余地。  第三章梳理了丹托在不同时期关于艺术终结论的不同阐述,理出了丹托理论嬗变的三个方面:宏大叙事的终结,发现格林伯格和从哲学走向生活。1984年首次提出该论点时,丹托把重心放在艺术的哲学化这一理论指向上,而且主要从艺术史的角度展开了论述。到了1995年的梅隆美术讲座,宏大叙事的终结成了其叙述的核心。再到其晚近的《美的滥用》,丹托艺术终结论的激进锋芒已减退,认为艺术的思考具有哲学思考所不具备的价值。反观当时的多元化文化语境,我们发现语境对一个理论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丹托的艺术终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以当代文坛的个案——毕飞宇的小说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一定的创新和探索,从叙事艺术角度对毕飞宇的小说如何实现叙事与效果的平衡与交融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以期丰富对
元曲是一种口语文学,是元代口语的一种真实的反映,但是由于流传下来的元代作品大多是明刊本,很多经过后人的修改,而《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元刻本杂剧,所以通
链球菌病是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引起的多种人畜共患病的总称.动物链球菌病中以猪、牛、羊、马、鸡较常见,如前几年流行的猪链球菌病及近几年流行的马腺疫(马
介绍了嘉禾煤矿浦溪井从1987年至1997年5月的煤与瓦斯突出有关情况,分析了瓦斯突出的控制和影响因素。 The situation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from 1987 to May 1997 was introduce
中国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至今,不仅广大的读者(批评家也是读者),而且新诗的写作者们,对中国新诗合法性的质疑由来已久,本文从语境这一角度,来考察新诗
严复在译介西方学术思想的同时,又从中国传统的思想材料和原有的文化资源中寻求与近代西学相通的契合元素,他一生对强调心性之自由的《庄子》情有独钟,晚年撰写《庄子评点》,
通过对有关漏风损失因素和漏风损失系数组成的分析,提出了新型BDK54 、BDK62 系列侧移式轴流通风机在设计选型计算中应选取的漏风损失系数。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onents
张新泉及其诗歌写作是当下中国诗坛一个十分奇特而又珍贵的个案。从20世纪80年代末肇始,诗人的写作路向发生新变,呈现出一种平民化的写作姿态,即以视点下移的民间视角观照都
在近代汉语中,“将”的用法非常灵活。不仅可以作名词、动词、介词、副词、助词等,还可以作为构词语素构成各类词语,跟现代汉语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将”的用法从上古到近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