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小说家话本集》中“将”的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2515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汉语中,“将”的用法非常灵活。不仅可以作名词、动词、介词、副词、助词等,还可以作为构词语素构成各类词语,跟现代汉语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将”的用法从上古到近代由简发展到繁,从近代到现代则又从繁到简。宋元作为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是“将”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选取宋元话本这一文学体裁,以《宋元小说家话本集》为语料依据,展开对“将”的用法的分析。根据其虚化程度,按照名词——动词——介词——副词——助词的顺序,结合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对《宋元小说家话本集》中的“将”进行系统的穷尽描写。按词性分章论述,加上绪论,全文共分六章。 《宋元小说家话本集》中,介词“将”占了最大的比例,说明宋元时期“将”已主要用作介词。但在介词“将”里,有一部分仍然含有动词意义,显示了“将”从动词演化到介词的语法化的轨迹。名词“将”和副词“将”用例较少,用法较为简单。使用频率仅次于介词的是动态助词“将”,这是“将”较为特殊的一类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殆尽,但仍然保留在某些方言中如晋方言。晋方言中“将”的动态助词的用法是对宋元时期动态助词“将”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是对《宋元小说家话本集》的专书性描写,专书研究属于共时研究,共时研究语料的丰富将对历时语法的描写大有裨益。希望本文对宋元语言的考察特别是“将”的研究能对近代汉语研究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从“视觉思维对圆形的优先选取和把握”这一角度出发,依据方国瑜、和志武《纳西象形文字谱》和刘钊主编的《新甲骨文编》两本文字编,选取出了806个东巴文圆形构字和166个甲
  本文以当代文坛的个案——毕飞宇的小说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一定的创新和探索,从叙事艺术角度对毕飞宇的小说如何实现叙事与效果的平衡与交融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以期丰富对
元曲是一种口语文学,是元代口语的一种真实的反映,但是由于流传下来的元代作品大多是明刊本,很多经过后人的修改,而《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元刻本杂剧,所以通
链球菌病是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引起的多种人畜共患病的总称.动物链球菌病中以猪、牛、羊、马、鸡较常见,如前几年流行的猪链球菌病及近几年流行的马腺疫(马
介绍了嘉禾煤矿浦溪井从1987年至1997年5月的煤与瓦斯突出有关情况,分析了瓦斯突出的控制和影响因素。 The situation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from 1987 to May 1997 was introduce
中国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至今,不仅广大的读者(批评家也是读者),而且新诗的写作者们,对中国新诗合法性的质疑由来已久,本文从语境这一角度,来考察新诗
严复在译介西方学术思想的同时,又从中国传统的思想材料和原有的文化资源中寻求与近代西学相通的契合元素,他一生对强调心性之自由的《庄子》情有独钟,晚年撰写《庄子评点》,
通过对有关漏风损失因素和漏风损失系数组成的分析,提出了新型BDK54 、BDK62 系列侧移式轴流通风机在设计选型计算中应选取的漏风损失系数。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onents
张新泉及其诗歌写作是当下中国诗坛一个十分奇特而又珍贵的个案。从20世纪80年代末肇始,诗人的写作路向发生新变,呈现出一种平民化的写作姿态,即以视点下移的民间视角观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