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隧道长压短抽式通风粉尘运移规律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ybestlove_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隧道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造成隧道空间内的粉尘污染,长期吸入大量粉尘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严重的话会患上尘肺病,目前尘肺病还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职业病。同时,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会导致各种安全生产的问题出现。长压短抽式通风方式作为一种高效的通风除尘措施被应用在隧道施工中,因此研究公路隧道施工期间在长压短抽式通风方式下粉尘的运移规律就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了粉尘运移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基础上,以德上高速南山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ICEM和Fluent软件建立隧道在长压短抽式通风下的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和相关参数的设置,通过模拟得到各影响因素下隧道内流场分布和粉尘分布情况,分析研究得到压、抽风筒距工作面的相对位置以及压、抽风量比对粉尘运移的影响,最后结合相似理论以现场试验的方式验证模拟数据的准确性,得出相关结论。(1)压、抽风筒距工作面的相对位置均对隧道内的流场分布和粉尘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比分析南山公路隧道在长压短抽式通风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压、抽风筒距工作面的合理相对位置:压入式风筒距工作面距离L_y=16m、抽出式风筒距工作面距离L_c=4m,在此通风参数下,工作面恰好处在压入式风筒的有效射程边缘和抽出式风筒的有效吸程边缘,由压入式风筒射出的风流到达工作面后携带高浓度的粉尘进入抽出式风筒的负压区域,在该区域内抽出式风筒可以有效捕获粉尘颗粒,浓度超过10mg/m~3粉尘覆盖区域距工作面不超过5m,通风除尘效果最优。(2)在风筒相对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压、抽风量比r<1时,在压、抽风筒间会产生较大的涡流,造成粉尘的聚集,当r>1时,隧道内的流场整体向工作面运动,抽出式风筒进风口的负压区域不足以捕获高速的粉尘,粉尘的扩散距离超过30米。合理的压、抽风量比r=1.2,压、抽风筒的风量的配比合适,粉尘被有效控制在工作面附近,最大地发挥了长压短抽式通风方式的控尘和除尘作用。(3)依据流体流动的相似理论和模拟结果得到通风参数,并在现场建立试验,对比粉尘浓度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结果发现的粉尘浓度沿程变化趋势基本吻合,证明了数值模拟所得到合理通风参数以及南山公路隧道的长压短抽式通风系统是可信的。(4)现场实测南山公路隧道的合理通风参数为:压入式风筒距工作面距离l_y=40m,抽出式风筒距工作面l_c=10m,此时隧道内的粉尘浓度处于允许范围内。通过以上研究为南山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的支持,对公路隧道施工制定合理的通风除尘措施具有积极意义。图[33]表[3]参[59]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到“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等关爱服务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癌症发病率的日益增高,面对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有效的困局,科学家们在追寻一种可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方法。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这种利用自体免疫功能对
地域性是一座城市特色风貌的核心要点,城市的地域性体现着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璀璨的历史人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高速发展,视觉同质化、地域特色丧失的城市风貌问题不断涌现,城市的特色风貌塑造成为了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老城街道作为展现一座城市地域性特色的重要窗口,是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和提升的重点对象。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特征,是人们首先能感知到的对象特征,在老城街道空间中,建筑界面色彩是人们
本刊讯 7月21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及香港出版总会联合主办的亚洲出版研讨会在香港书展期间举行,今年的主题为“出版电子化的大变局——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生态的影响”,主要探讨数字出版对全球出版产业和供应链的影响,以及带来的崭新机遇。  百道网总裁程三国指出,从环球数字出版业局面来看,市场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是由亚马逊、苹果电子书的封闭模式主导,以及由Google的开放模式主导,这意味着是软硬平台,以及云
摘 要:在我国音乐教学中,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三种教学法的应用日渐趋于融合,从我国制订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已经有所体现。笔者结合自身课堂教学经历,探讨三种教学方法融合应用的理论基础、必要性以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融合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是应
FSAC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中的一项比赛,该比赛旨在顺应无人驾驶发展趋势和培养行业相关人才。运动控制是无人驾驶赛车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其他部分实现功能的基础。本论文针对辽宁工业大学无人驾驶电动方程式赛车,对其横向、纵向以及横纵向协调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依托该平台设计出稳定可行的无人驾驶汽车横向、纵向以及横纵向协调控制系统。论文结合辽宁工业大学无人驾驶电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