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虎潜丸对大鼠切除双侧卵巢术后,其右侧股骨近端骨密度值的变化,同时测定成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p2的表达强度,并且分析其骨密度值与转化生长因子-p2的相关性,探讨虎潜丸对去卵巢大鼠模型骨密度值及转化生长因子-p2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00-250g,中位数220g,随机分为虎潜丸组、雌激素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切除腹膜后的少许脂肪组织,虎潜丸组、雌激素组、模型组切除双侧卵巢造模。术后4周,虎潜丸组予以虎潜丸水煎液灌胃,雌激素组予以尼尔雌醇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假手术组予以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干预12周。术后4周,采用双能X线法检测骨密度确定造模是否成功;干预12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股骨近端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和骨密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成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2的表达。结果:虎潜丸组和雌激素组各有1只大鼠死亡,共纳入研究38只。术后4周,造模组大鼠中右侧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值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实验造模成功。干预12周后,光镜下病理观察各组大鼠右侧股骨近端病理切片比较,虎潜丸组优于其余组;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值比较,虎潜丸组、雌激素组、假手术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虎潜丸组与雌激素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股骨转化生长因子-p2灰度值比较,虎潜丸组、雌激素组、假手术组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虎潜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组与虎潜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右股骨近端骨密度值与转化生长因子-β2的相关性分析,二者呈正向直线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68,P<0.01)。结论:虎潜丸能使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能使骨组织中骨小梁增多、变大,并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骨髓腔恢复或接近正常,能明显提高右侧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及成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2水平上升,促进骨量增加,骨细胞形成,且二者呈正向直线相关关系,证明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而说明干预12周后,右侧股骨近端骨密度值的变化会影响成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p2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