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温阳健脾方联合黄体酮与单纯黄体酮治疗脾肾阳虚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探析温阳健脾方的作用机理,评价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其治疗脾肾阳虚型复发性流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流产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以黄体酮胶丸口服;治疗组36例,在黄体酮胶丸治疗基础上,口服温阳健脾方。所有患者自确诊妊娠后开始服药,均治疗至孕12周。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至孕12周后血清生殖激素(P、β-h CG、E2)水平的变化及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以评价温阳健脾方的临床疗效,通过检测肝肾功能指标(ALT、AST、GGT、Cr、BUN)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本研究结束后治疗组剔除2例,对照组剔除4例,最终治疗组纳入34例、对照组纳入32例做统计分析。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1)综合疗效:治疗组中痊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3%;对照组中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5.6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中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8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组内前后及组间治疗后总积分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改善阴道流血、腰酸胀痛,小腹疼痛或坠胀,畏寒肢冷,纳呆腹胀,乏力、精神萎靡,面色无华、晄白,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等单项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殖激素变化:治疗后两组血P、β-h CG及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组内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至孕12周后血P、β-h CG及E2各项指标的升高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经治疗后,治疗组中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30例,胎儿停止发育4例,成功率88.23%;对照组中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21例,胎儿停止发育11例,成功率65.6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促进胚胎发育优于对照组。(6)安全性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ALT、AST、GGT、Cr、BUN)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内,组内治疗前后相比及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温阳健脾方能显著改善脾肾阳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P、β-h CG及E2的水平,促进胚胎发育。分析温阳健脾方可能是通过促进P、β-h CG及E2的分泌,改善内分泌紊乱等途径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