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l合金纳米粒子原子堆积结构变化的分子动力学计算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γ-TiAl合金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及汽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工业上,人们广泛采用粉末冶金等技术来制备合金零部件。作为原料的TiAl合金纳米粒子在工艺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对成品的组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这就使得研究合金粒子的热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基于嵌入原子势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不同尺寸的TiAl纳米合金粒子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双TiAl纳米合金粒子体系。将其放入室温条件下并直接升温至不同温度,通过对原子平均能量、对分布函数、键对分析和原子堆积结构的分析,得到以下计算结果:1.纳米合金粒子的结构变化开始于表面原子的位置变化,这个结构变化过程会持续一个较大的温度范围。当高于某一温度时,合金粒子内部的原子堆积结构会出现由有序到无序的突变。随着粒径的增大,这一突变温度趋近于合金块体的熔点。当温度较低时,粒径较大粒子内部的原子堆积结构稳定性明显高于粒径较小粒子的结构稳定性。当温度较高时,粒子表面会出现原子列错排、空位或间隙原子等多种缺陷。在此过程中。纳米粒子由近球形逐渐转变为不规则多面体。2.双纳米合金粒子体系中,粒子在室温下并合,并形成连接区,在该区域内可能会存在原子错排等缺陷,且粒子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倾转角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连接区域加宽加长,角度消失,整体排列结构与γ-TiAl趋于一致。且在低于熔点的较高温度区域,粒子间可能会存在相对滑动。远离连接区域部分的结构变化与单粒子变化过程相近。体系中粒子粒径越小,连接区域发生变化的温度越低。粒子间间距、接触面,对并合后的结构也具有影响。
其他文献
二硫化锡(SnS2)具有层状结构、合适的带隙(~2.2 e V)、高的吸收系数(104cm-1)和廉价、易得等优点。这些特性使其在电子学、光电子学和能量存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于SnS2存在大量的本征S空位缺陷引起的光吸收效率低以及费米能级钉扎效应,导致其光响应度低、响应速度慢等;此外,SnS2光电探测器目前的光谱响应范围在560 nm以下,探测光谱范围有限,限制了其在光探测中的应用。近年来
近几年,人工智能平台发展的脚步不断地向前迈进,智能产品宣传的范围和程度也在不断扩大,这促使了智能平台以及智能设备呈现出了使用对象多元化多样化的局面,其中尤为更甚的是各种万别千差的智能设备和智能平台的社会化全面化普及,因此人机交互这个概念已经变为大众社会化社交以及生活当中至关重要的属性,而人与机器交互最终需要实现并且达到的效果是人类和机器无障碍自然地交流,基于此,在现代计算机视觉科学和语境沟通技术领
D6A钢是中国根据美国D6AC钢自行研制的淬透性良好的中碳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其经过调制回火后即可得到D6AC钢,具有强度高、抗应力腐蚀性能好、成本低廉、应用可靠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D6A钢的常规热处理工艺是淬火-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钢的塑韧性限制了材料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在中、低碳低合金钢中,贝氏体等温处理工艺所得到的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组织的综合力学性能强于回火马氏体组织,因此,
对居住建筑能耗实行精准、有效的预测是居住建筑节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能为建筑能耗管理提供参考指导的方向。本文针对北京市某小区居住建筑供暖系统能耗进行研究,利用系统的运行数据、当地的气象数据以及建筑能耗数据建立基于SOM-BP神经网络的居住建筑供暖系统能耗预测模型,并通过异常值处理、特征选择等手段对模型进行优化,从而提升其预测性能。原始数据集中的系统运行数据通过居住建筑供暖系统采集获得,当地气象
电解锰渣(EMR)是利用锰矿石在生产电解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酸性废渣,属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EMR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其含有的重金属离子浸出后会对周边水体产生污染。为提高EMR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其资源化利用进程,研究采用强碱改性+超声辅助+加热活化的复合改性方式对EMR进行改性制备电解锰渣吸附剂(M-EMR)。探究M-EMR对于Cu(Ⅱ)、Zn(Ⅱ)、As(Ⅲ)、Cd(Ⅱ)、Cr(Ⅲ)、
第一部分:非致死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目的】1)通过非甲基化CpG DNA片段反复刺激Toll样受体9构建非致死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小鼠模型;2)检测模型小鼠中程序性坏死现象。【方法】8周C57/BL6小鼠随机分组,每组3只,实验组分别于第0、2、4、7、9天经腹腔注射2.5ug/g小鼠体重非甲基化的CpG DNA片段,对照组腹腔注射200ul PBS溶液。第9天处死取材,取全血送检血常规。采集各组小鼠脾
研究目的: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严重出血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明确FⅩⅢD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为患者提供系统的临床咨询,并明确一种新的基因突变的致病机制。研究方法:(1)通过常用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测说明该病的的临床特征,并特别使用了凝血酶生成实验进行检测;(2)应用二代测序明确突变位点,并用sanger测序法验证;(3)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突变位点的潜在致病机制;(3)通过mini
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合金。研究表明,原子在高熵合金中的扩散速率要远低于传统合金。高熵合金的这种迟滞扩散效应使得高熵合金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抗氧化性,并有助于在高熵合金基体中形成纳米晶。高熵合金中的原子扩散行为也对理解高熵合金的凝固、相变、回复及再结晶等过程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高熵合金的扩散行为研究还十分有限,人们对其扩散机制还缺乏深入理解
轴类零件作为保障机电装备平稳运行服役的关键核心部件,其结构复杂,服役工况苛刻,表面应具备高硬度、高耐磨以及内部强韧匹配性能。采用直接激光沉积(Direct laser deposition,DLD)技术可实现复杂零件快速成形,赋予其优异性能的同时简化生产流程,最大限度提高材料利用率,已成为先进制造领域标志性技术之一。轴类零件多由合金钢制备,然而DLD合金钢组织以非平衡相变产物贝氏体为主,其形貌以及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因其质量轻、柔性好,且与电极材料接触良好、界面阻抗小,成为开发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乃至高柔韧性电化学器件的潜在材料,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但因其离子电导率低、力学性能差等缺陷也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商业化的关键问题。通过交联、共混、共聚等手段组成聚合物的复合体系有可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聚合物中的离子导电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从原理的角度阐释上述问题的解决策略;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