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作模具用H13钢回火二次硬化效应的研究

来源 :钢铁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db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4Cr5MoSiV1钢(以下记为H13)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热作模具钢二次硬化前后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主要研究成果列举如下:研究了淬火+回火与淬火+深冷+回火两种热处理条件下,热作模具钢的二次硬化效应.力学性能试验表明,在二次硬化的过程中,强度、硬度、冲击吸收功、塑性等发生显著变化.经淬火+深冷+回火处理后的试验钢,在470℃回火时强度、硬度达到峰值,其二次硬化峰值温度较普通处理的试验钢提前约30~40℃;冲击吸收功与塑性的变化则与强度和硬度的变化相反,于二次硬化峰值温度时出现低谷.电子显微观察结合相分析发现,经淬火+深冷+回火处理的试验钢在淬火状态至400℃回火温度区间的组织为板条状位错马氏体+渗碳体+少量孪晶马氏体;400~540℃回火温度区间的组织为板条状位错马氏体+合金碳化物(以MC为主)析出初期阶段+少量孪晶马氏体;540~650℃回火温度区间的组织为已回复的板条状位错马氏体+合金碳化物(以MC为主,伴有M<,23>C<,6>、M<,2>C等的析出).用化学计算法(Stoichiometry)和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H13钢回火过程中的析出平衡相,所得数据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确定了H13热作模具钢中的碳化物的回火析出贯序.分析了Cr、Mo、V等碳化物形成元素对热作模具钢二次硬化的影响,运用第二相强化原理估算了钢中第二相对基体的强度增量,探讨了热作模具钢的回火二次硬化机制,认为构成热作模具钢的二次硬化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随着板条状马氏体组织的回复、针状孪晶马氏体的逐渐消失,基体组织逐渐软化.(2)回火析出初期的碳化物第二相颗粒(以MC为主)与基体高度共格所引起的共格应变强化对二次硬化峰贡献最大.(3)当富V的MC碳化物大量析出时,试验钢已过时效.随着富Cr的M<,23>C<,6>与M<,7>C<,3>的析出和粗化,第二相强化的效果减弱,引起钢的强度和硬度下降,塑性和韧性却大幅提高.
其他文献
该文采用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的方法成功地在TiNi合金表面沉积了类金刚石(DLC)涂层.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Raman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纳米压痕试验、电化学试验、血
焦炭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结构上得到合理的解释,该课题的目的在于建立能够客观表征焦炭结构的特征,并寻求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在现有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表征焦
我国设施园艺面积400万公顷,世界第一,但其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不高、设施栽培技术较低,过多的依赖传统经验对作物进行栽培管理等问题。提出了为
近年来,中国花生年产量、消费量以及出口量均居全球前列,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增多,我国对花生及花生产品的消费量呈增长趋势。  与其它谷类作物收获作业相比,花生收获成本较高
该文以汽车行业广泛使用的AZ91D和AM50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泡法、集气法以及极化法等手段,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带有能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AX)和X射线
农产品的许多品质、品种特性可以用它的基础物理特征、力学流变学性质来表示。本文选取八个品种的番茄果实,由机器视觉系统获取番茄果实的图像,研究其基础物理特征;由力学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力,企业的税收是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该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了铝合金焊接热裂纹预测方面的探索.通过训练、测试具有不同结构的单个模型及具有不同子模型数的组合模型的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热裂纹预测模型,并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高倍率性能、绿色环保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占领目前的储能市场,成为最广泛应用和研究的储能设备之一。随着人们对储能设备的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当前电动汽车的快速推广,传统的石墨负极因容量瓶颈已无法满足应用需求。锡负极具有出色的电化学比容量(储锂比容量为994 mA h g~(-1),储钠比容量为847 mA h g~(-1)),适中的嵌锂电位(0.8-
基于稀土上转换发光探针(UCNPs)的新型多功能纳米诊疗剂,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类极具临床应用潜力的全能型生物医用材料。然而,如何构建一种集医学疾病早期诊断、定位与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