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农田背景下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200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陆地水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氮素是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元素,而非点源污染是水体氮素污染物输入的主要途径。河岸带在控制水体N素污染物输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反硝化是河岸带N素截留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以不同景观背景(森林、农田)及森林背景下的森林、皆伐、草地河岸带和农田背景下的森林、裸地河岸带的土壤为对象,采用硝态氮消失法研究不同背景及不同背景下各类型河岸带反硝化强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森林背景土壤反硝化强度大于农田背景,森林、农田背景土壤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57%~87.87%和14.85%~81.59%; 2.农田背景下森林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大于裸地河岸带,森林、裸地河岸带土壤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6.79%~91.13%和15.64%~81.84%; 3.森林背景下土壤反硝化强度的大小顺序为:皆伐河岸带>森林河岸带>草地河岸带,各河岸带土壤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依次为42.06%~90.39%、28.24%~85.73%、21.44%~83.11%; 4.各类型河岸带中,农田背景下的森林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最大,农田背景下的裸地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最小,其土壤硝态氮消失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6.79%~91.13%和15.64%~81.84%; 5.各类型河岸带表层土壤反硝化强度大于底层,表层、底层硝态氮消失率变化范围分别为48.22%~91.13%和15.64%~76.67%; 6.各类型河岸带土壤反硝化强度均受可利用碳、硝态氮的限制,葡萄糖处理各类型河岸带硝态氮消失率范围由15.64%~79.60%变为37.35%~96.49%;硝酸钾处理各类型河岸带硝态氮消失率范围由15.64%~79.60%变为66.68%~99.06%。各类型河岸带以农田背景下森林河岸带反硝化潜力最大,硝酸钾处理农田背景下森林河岸带硝态氮消失率为96.82%~99.06%。
其他文献
本研究属于内蒙古农业大学与鄂尔多斯市林业局横向联合课题“鄂尔多斯高原锦鸡儿属几个种的分布及抗旱造林与开发利用的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内容得到了该课题的资助。本试验
本研究对珊瑚朴种子萌发特性、解除休眠的方法和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珊瑚朴种子单粒重与种粒纵径、横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湖北种子0.74、0.56和浙江种子0.
由于园林艺术展现的是四维空间,时间是其重要的因素。园林景观随着时间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尤其以秋季最为显著。利用秋色叶树种,可以充分展现园林的季相美。因此,科学合理地将
我国石蒜属植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具有丰富的花色、花型变异。其中长筒石蒜种内变异最为丰富。以cDNA文库为基础的ESTs(Expressed Sequence Tags,表达序列标签)技术是一种快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人类遏制生态环境恶化,逐步改善人类生存状况的两大对策.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
本文从植物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将野外观测、生理指标测定和生物统计学方法相结合,采用连续采样的方法,通过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合同化
煤炭采空区所引起的地面塌陷会对地表的生态环境造成许多影响。本文以采煤塌陷两年后的固定沙丘为对象,通过四个月的现场实测,研究了采煤塌陷对沙地土壤水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土壤种子库是存在于土壤表面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在种群生存对策、物种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研究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动态以及其在植被恢复和演替中的作用
本文以河北省廊坊市主栽杨树品种中林-46杨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复合肥和氮磷钾配方施肥研究,并对配方施肥处理在生长季节进行定期的叶营养诊断及土壤肥力的测定,探讨了氮磷钾配
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园林物质空间构成分别从山水、建筑、植物方面分析和阐述这些物质要素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构成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植物形成的景观空间作为这一部分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