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后通牒博弈是研究公平的经典范式,个体分配行为的公平与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被试的人格、认知发展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博弈过程和产生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博弈双方心理因素的影响。然而,有些人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不会注意公平与否,只有当与他人比较时,他们才会考虑自己的资源收益是否公平。社会认知角度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比较与个体认知加工过程密不可分,需要觉察、认知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状态。因此,本研究通过研究4-8岁的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和在最后通牒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探索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社会比较以及公平分配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探讨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对社会比较和儿童博弈游戏中公平分配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实验选取4-8岁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共175名被试,实施心理理论的两种错误信念任务以及最后通牒博弈任务,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错误信念任务的研究显示,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在年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最后博弈游戏任务的研究发现,儿童公平分配行为在年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社会比较对儿童分配公平行为的影响显著。当儿童进行上行比较或者进行下行比较时都会影响儿童公平分配行为:进行上行比较对提议者最大分配值产生显著影响;进行下行比较对响应者最小接受值产生显著影响。(3)儿童心理理论、社会比较与公平分配行为存在相关关系。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与最大分配值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最小接受值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比较与最大分配值和最小接受值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4)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影响其在博弈游戏中的公平分配行为,在社会比较和公平分配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未通过心理理论的儿童,社会比较对其公平分配行为产生的影响不明显;通过一级错误信念的儿童,社会比较会对其公平分配行为产生显著影响;通过二级错误信念的儿童,社会比较会对其公平分配行为产生极其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社会比较会显著影响4-8岁儿童博弈任务中的公平分配行为,社会比较对儿童博弈任务中的影响是建立在儿童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觉察和评价的心理理论发展基础上,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在社会比较对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