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中的政府回应模式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s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与我国民众日常生活的联系愈发密切。尤其是2008年网络问政的兴起,更是将互联网推向风口浪尖,嵌入到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中,使其成为民众表达诉求、政府倾听民声,实现政民良性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面对民众日益高涨的参政议政诉求,政府回应已然成为评价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指标,传统的不回应、被动回应方式显然已不符合时下对构建回应型政府的内在要求,积极且富有成效的主动回应,才是实现政民合作治理公共事务的有效保障。政民双方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有助于推动政民合作共治,有利于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四项基本权利诉求的满足。将善治理论和回应型政府理论作为理论分析依据,以满足公民“四权”为落脚点,根据回应主体与回应客体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加之回应对象的发展变化,归纳出了三种常见的网络问政中政府回应模式:1、政府主导下的单向互动,以满足民众个人利益为目标的象征型政府回应模式;2、民众主导下的双向互动,以满足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管理型政府回应模式;3、政府主导下的双向互动,以满足公民“四权”为目标的治理型政府回应模式。并指出了治理型政府回应模式是未来政府回应的发展方向,亦是构建回应型政府的必由之路。通过分别选取三种政府回应模式下的典型代表——“河南王帅事件”、“宁波PX事件”、“惠州盗砂事件”,来解析网络问政中不同政府回应模式的实际运行状况;以“惠州样本”的成功经验作为实践案例,来深入剖析治理型政府回应模式;从政民良性互动关系、多渠道的回应路径、完善的制度保障等三方面的论述来揭示其成功背后的原因所在;最后,基于回应主体、回应客体、回应载体、回应制度等四方面来提出完善网络问政中政府回应模式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刊讯 2017 年 6 月 5 日,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学术周以“健康 · 城市”为主题,齐聚行业内外专家学者,共
期刊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主要致病基因.方法:收集2013年1月 ~2019年10月于弋矶山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以步态不稳及肢体协调障碍为主要表现,同时
本刊讯 “打破定式·重塑景观——当代西班牙建筑与风景园林”讲座于2017 年 6 月 12 日 19:00 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如期举行.讲座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与北京林业大学园
期刊
本刊讯 2017 年 5 月 24 日, 北 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在院内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日活动.rn2017 年 5 月 22 日是第 24 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