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已达到73.8%,远超过60%这一市场经济临界水平,这表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正不断成为促进分工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城乡商品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的主要载体,其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二元经济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城乡商品市场运行机理、贸易壁垒和协调发展程度来系统、全面地分析中国城乡商品市场。本文共分为八章:除了第一章导论和第八章结论与展望之外,其余各章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问题。首先本文系统地梳理城乡经济相关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城乡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城乡理论、制度经济学城乡理论到空间经济学城乡理论,指出城乡经济研究经历了由一个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时间分析到空间分析的发展过程。并且对国内外城乡商品市场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简要述评。其次,本文深入分析了商品市场的运行机理。验证了马克思提出的“商业的独立发展与社会生产成反比例”与杨格提出的“分工决定市场,市场决定分工”的两个假说。指出商品市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和后期,商品市场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不明显,而在经济发展中期,商品市场的拉动效应最为明显。商品市场能够有效降低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商品市场交易效率与城市化长期呈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而在短期则是商品市场交易效率显著影响城市化。第三,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城乡商品市场发展失衡的相关表现,指出城乡商品市场存在着很大的贸易壁垒,同时在商品市场总量、商品流通业态、商品市场基础设施、商品市场组织监管以及商品市场人才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最后以湖南省的实地调查证实了这些结论。第四,本文对于城乡商品市场的贸易壁垒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相对价格法计算了1985-2007年中国城乡商品市场贸易壁垒,并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城乡消费差异、交通设施、城乡收入、财政对流通事业的投入等因素对城乡商品市场分割程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五,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15.0与Eviews5.0软件实证研究了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程度,并从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度受到除城乡贸易壁垒指标外其他所有指标的正向影响,城乡贸易壁垒则是负向影响。最后,通过缩小城乡商品市场发展基础差距、城乡要素市场协调发展、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三个层面系统提出了相关对策。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研究视角比较新颖。本文从城乡商品市场的角度分析城乡二元经济问题,为城乡经济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颖的思路。现有文献对于城乡二元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元劳动力市场、二元金融市场、二元土地市场等要素市场方面,但很少有学者从商品市场角度分析探讨,事实上由于商品市场对于区域经济、交易成本和城市化都有很大影响,城乡商品市场不协调必然会导致城乡经济运行不顺畅,因此从商品市场着手分析城乡问题应该是可行的也是比较重要的。2、验证了商品市场运行的两个假说。在城乡商品市场发展机理分析中,通过对商品市场与区域经济的关联,以及城乡商品市场交易效率和城市化率的协整分析验证了马克思提出的“商业的独立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成反比例”和杨格提出的“分工决定市场,市场决定分工”假说。3、深入分析了城乡商品市场贸易壁垒和协调度两个指标。通过相对价格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出城乡商品市场的贸易壁垒以及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度指标。特别是在后者的计算中,构建了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城乡商品市场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