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教育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话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只有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才有可能有我国教育的发展和前进。在这种新课程改革普遍要求提高教师素质的背景下,同课异构在广大一线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是一种学校自主的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自主、合作以及反思等各方面的素质。但是由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广大一线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教研活动,是一种经验性活动,因此缺少一种理论的支撑和指导。而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虽然其基本理论仍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在很多方面已经有比较系统的可借鉴理论。因此本文把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论作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理论基础,从该基本理论的角度来审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该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来发现现在学校在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时存在的不足,并从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论出发根据同课异构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有利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开展的策略,希望这种源自于实践的教研形式能在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得到质的升华和提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的促进教师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本文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论出发,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同课异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对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特征和取向两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访谈等分析认为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实施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认识上的误区与不足;教师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教师反思意识淡薄;教师评价的不完善等。根据发现的这些问题,从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论的视角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同课异构的策略,包括学校领导给予同课异构充分重视,提供有效平台;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加强教师之间的同伴指导;鼓励教师对同课异构活动进行积极反思;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促进专业引领;注重评价的多样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