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上市公司股东融资方式的日趋完善,股权质押相比于其他传统融资手段对借贷双方越来越有吸引力,因而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股东选择以股权作为质押品向金融机构贷款。然而,由于证券市场上的股权相比于其他市场中的实物资产价格波动更为不稳定,因此股权质押融资不管是对债务方的上市公司股东、还是对债权方的金融机构、抑或是对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来说风险都将比其他传统融资方式更大。而作为高风险贷款,且资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股权质押同样存在道德风险等问题。因此,本文拟从上市公司股东的角度出发,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股东执行质押的行为是否会根据股价波动的情况而做出不同的选择,是否会利用质押行为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以及在面临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究竟会选择追加质押稳定股价、解除质押还是由金融机构强制平仓等问题,以期为投资者、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对股东质押行为的预判和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上市公司规范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制定完善的风控计划提供建议。本文以股东质押股权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股价波动对上市公司股东质押行为的影响,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本文从现实背景出发,通过同济堂的案例对股东质押行为的选择提出问题,阐释本次研究的意义,并明确论文的研究框架和内容。接着,本文将案例中发现的问题上升到一般情况进行研究,对国内外有关股东质押行为的前因后果、股价波动的相关研究以及股价波动对股东质押行为的影响机制等进行回顾和评述,指出目前研究尚未研究的方向以及争议之处,从而奠定本文的研究基础。接下来,基于对理论机制的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而构建实证分析的研究模型并设计实证分析的方案。在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通过对2016-2019年A股含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进行事件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按照公司股东性质、质押方式以及质押目的进行分类,深入研究股价波动对上市公司股东质押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股价下跌时,股东会倾向于新增质押,而已质押的控股股东会倾向于补充质押;当股东预期未来上市公司股价将会下降时,控股股东会倾向于解除质押;质押人控制权越强,在股价下跌时更倾向于补充质押;当质押融资去向是上市公司或其他第三方时,质押人更倾向于在股价下跌时进行新增质押。最后本文通过对同济堂案例的分析,并将结论应用到实际情况中来解决开篇提出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应完善风险管控制度,股东应加强融资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银行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要加强对股权质押融资的风险防范与管理,同时激励愿意与公司共担风险的行为;监管部门需完善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的信息披露和制度约束,加对强投资者风险管理和教育工作;投资者应正确解读股东股权质押的行为及其可能想传递的信息,避免盲目追涨杀跌。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第一,现有的文献中多从外部投资者的角度研究质押对股价单方面的影响,而本文认为股东作为内部投资者,是市场中的另一主体方,也会根据股价波动的情况而进行择时,因此探究股东在进行股权质押时是否会考虑股价的波动,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方向。第二,学术界对于股权质押原因和目的的分析集中于公司内部治理和股东私利的需求,本文从市场角度分析了股东质押行为受股价影响的机制,从而提供了关于股东质押行为影响因素的新逻辑。第三,本文根据股东控制权的强弱进行分类比较,探究不同性质的股东是否会对股价波动做出不同的反应。在中国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当下,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投资者的投研决策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探究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号传递机制以及市场主体间的行为博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从而为注册制的推行方向以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合等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