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学视角下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如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并进行合理配置,越来越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必须面临的紧迫任务。随着全球增温日益加速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土地系统研究成为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巨大挑战的核心。作为土地变化科学和土地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利用优化研究直接面向决策者需求,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因此,本研究从恢复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吉林西部为研究区,通过重建土地利用变化历史轨迹,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粮食生产潜力的变化,进行了土地利用优化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1)吉林西部的大规模开垦肇始于19世纪中后期,纵观吉林西部近100多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可分为清朝末年(19世纪-1911年)、民国时期(1912年-1930年)、日伪时期(1931年-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1946年-1954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1955年-1977年)、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2013年)六个阶段;建国初期,吉林西部农牧比例为1:1,1976年的农牧比例为3:1,而2013年高达5.6:1,同时,盐碱地面积不断增加,沼泽湿地严重萎缩,土地利用结构日益失调。为了进一步探讨各类型土地利用之间的转化关系,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吉林西部1976-2013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1976-2013年间,吉林西部新增耕地面积30.92万hm2,主要由草地、林地和沼泽地转化而来。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扩张,共占据了耕地面积3.17万hm2。根据2000-2013年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出了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农牧比例将变为14:1。从土地利用程度的角度来看,2013年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比1976年增加了4.6,达到239.0;根据2030年的土地利用预测结果,土地利用程度将达到247.6,比2013年增加了8.6。人类活动(人口)和气候变化(气温和降水)对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影响。(2)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由沼泽、农田、水域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组成。由于土地利用变化,近40年来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共减少39.3亿元;其中,1976-2000年间,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491.98亿元减损至463.23亿元,到2013年,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仅为452.68亿元。1976-200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沼泽地及林地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二者分别使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损失了33.68亿元和9.94亿元,其中,仅沼泽地向耕地转化就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2.30亿元。2000-2013年,沼泽地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是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沼泽地向耕地转化是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10.39亿元。(3)粮食是关系国民生计的重要战略物质,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生产潜力是耕地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表征,因此,有必要将粮食生产潜力纳入到土地利用优化研究当中。本研究结合气象、土壤、地形和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其他统计数据,利用GAEZ模型估算了吉林西部不同年份不同条件下的粮食生产潜力。结果显示,自1976年以来,吉林西部粮食生产潜力总量持续增加,近40年共增加了约451.67万吨;到2013年,吉林西部粮食生产潜力总量为1551.96万吨;1976年和2000年吉林西部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分别为1100.29万吨和1405.62万吨,期间共增加305.33万吨;1976年吉林西部平均粮食生产潜力为2346.76 kg/hm2,2000年增加为2997.99 kg/hm2。2000-2013年间,吉林西部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增加了146.34万吨;2013年吉林西部平均粮食生产潜力比2000年增加了312.12kg/hm2,达到3310.11 kg/hm2;粮食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土地利用和灌溉率的影响。(4)根据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历史变化轨迹,确定197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作为土地利用优化的参照系统。在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时,通过赋予目标函数不同的权重设置了“生态最优”、“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并重”、“经济优先”和“经济最优”五中情景,经求解分析,选择了以发展草地畜牧业为主的“经济优先”情景,优化后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盐碱地、沼泽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231.98万hm2、26.78万hm2、66.16万hm2、19.64万hm2、19.78万hm2、65.06万hm2、37.6万hm2和1.85万hm2。本研究选取海拔、坡度、坡形、坡向、地貌、土壤、气温和降水作为影响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的自然环境因素,选取易于空间化的人口密度作为社会经济因素,估算了不同影响因素等级或类别上的土地利用百分比,生成了未来气候情景中单因素影响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概率,并采用多准则评价模型模拟了不同RCP情景下2030年的土地利用分布概率。(5)利用多准则评价模型,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未来气候和粮食生产潜力的变化,遵循建设用地优先配置、不垦新地、粮食生产潜力最大、不恶化、土地利用稳定持续等原则,将吉林西部划分成若干1000 m×1000 m大小的矢量格网,通过计算每个格网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百分比,实现了不同气候情景和灌溉水平下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优化后,吉林西部农牧用地比例达到3.5:1,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更趋合理,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2013年增加了62.25亿元;虽然优化后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粮食生产潜力不减反增,说明优化结构是科学合理而且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比较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时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56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
随着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弊端的突显,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文章将支架式教学模式与我国英语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阐述
鸡白痢是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由鸡沙门氏菌引起,能造成鸡的大批死亡,对养鸡业的危害较大。在介绍了鸡白痢发病特点的同时,提出其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经常对禽舍及饲养用具进行
静态工作点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文通过综观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及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
本文主要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的基本症状与治疗方法,同时根据腹泻病的根本要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养牛户,在保证牛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相应的经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32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根据血管彩
在智能电网时代,传统的电流互感器已经不能满足其信息化、数字化等要求。全光纤电流传感器已经逐步显示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比较了传统电流互感器和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的
<正> 每次读《氓》,总是为诗中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痛苦情愫而叹嗟不已。也是缘由于此,一边感受女主人公的病魇般的倾诉,一边在脑海中浮现出罗丹《欧米哀尔》的枯萎女性躯体和李
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追求,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尤其对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为主要研究样本,对资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留守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现实条件的制约使留守妇女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最大限度的挖掘留守妇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