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克拉玛依林场病虫害种类繁多但危害程度轻,为了探究该地区害虫不易爆发成灾机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别从群落水平和景观水平探究景观特征对新疆克拉玛依林场杨细蛾及其两种捕食性天敌(中华草蛉、大胡蜂)数量的影响,为运用景观配置手段防治林业害虫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VOVA)、多重比较(Duncan法)和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群落水平和景观水平上杨树人工林虫害发生与林分特征的关系以及景观组成和景观多样性对害虫天敌及其长期抑制害虫种群增长的能力,并建立杨细蛾虫口密度预测模型。得到以下结果:(1)群落水平上,杨树叶片受害率在不同不同林龄(3-12a)和不同混交模式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片受害率与林分密度、俄罗斯杨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第一活枝高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郁闭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中华草蛉数量与林下草本高度和草本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2)景观水平上,林地周围大面积的休耕地和农田生境会降低两种捕食性天敌的数量,较高的景观多样性也会降低天敌数量,这种效应在半径为0.25 km和1.0 km范围内的景观特征中最为明显,在此空间尺度上,杨细蛾种群增长率与景观中农田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早期,中华草蛉和大胡蜂对杨细蛾种群增长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后期,杨细蛾种群增长率与天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3)建立了克拉玛依林场俄罗斯杨样地内杨细蛾虫口密度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为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