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多区域全外显子组测序揭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中KLF4体细胞突变在低级别区域内富集 第二部分:肿瘤游离DNA的突变和甲基化共检测方法研究及在肝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是一种非浸润性囊肿性胰腺肿瘤,根据肿瘤上皮形态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低级别IPMNs异型性及恶性转化风险均很低,而高级别IPMNs不但异型性高,而且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更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同一 IPMN患者低级别和高级别不同组织区域的基因突变,探讨肿瘤进展的分子变异模式。内容:本课题对17例非浸润性IPMNs的低级别区域和高级别区域进行多区域全外显子组测序,共检测了 76个区域,包括49个低级别区域和27个高级别区域。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得到这些样本的体细胞SNV、InDel突变和CNV变异信息,发现了 IPMNs的驱动基因——KLF4。同时,比较IPMN不同区域变异模式,并对每例样本建立系统发生树,探索IPMNs进化过程。最后在一组包含63例IPMNs囊液样本的独立队列的中验证了新驱动基因KLF4的突变模式。结果:我们的多区域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鉴别出IPMNs全新的驱动基因KLF4,该驱动基因尚未被报道过。在纳入分析的17例IPMNs样本中,有超过50%的样本有该基因的热点突变,并且KLF4突变更倾向于富集在低等级IPMNs中。同时,我们重建了每例样本的系统发生关系,分析IPMN的发展进化轨迹,并证明了这些病变的遗传异质性。在独立的IPMN囊液样本队列中也检测到相同的KLF4热点突变,并且也是在低级别IPMNs中的突变率更高。结论:KLF4热点突变在IPMN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突变率,并且在低级别IPMN患者中富集,表明低级别和高级别区域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IPMN拥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背景:基于细胞游离DNA(Cell Free DNA,cfDNA)的肿瘤无创检测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尤其是基因突变和甲基化检测方面。但是,通常情况下cfDNA的使用范围受到很多限制,主要因为一次取样所获得的cfDNA量极少,在大多数情况下仅能满足一种检测的需要,很难有足够的cfDNA满足同时进行多种变异的检测。因此,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技术,称为Mutation Capsule(MC),实现了使用一份cfDNA同时进行突变和甲基化等多种检测。方法:使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对cfDNA进行酶切处理,我们将甲基化状态转化成高通量测序可检测到的形式。把突变和甲基化状态一起保存的同时,在同一个全基因组文库中扩增,然后可用于突变和甲基化联合检测。我们搜集了 85例HCC和100例nonHCC患者的样本,探索了该技术在肝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该技术可以同时检测频率低至0.02%的突变和0.25%的甲基化变异。此外,与直接检测cfDNA样本相比,在保证较高灵敏度的前提下,使用10%的MC文库就足以同时检测基因突变和甲基化变异。而且这一特点,加上特殊的扩增子设计,使得cfDNA分子到测序文库的转换效率更高,可以检测到更多的原始cfDNA分子。HCC患者cfDNA样本的基因突变和甲基化呈现互补模式,与只检测一种类型的生物标志物相比,同时检测两种类型的生物标志物可以覆盖更多的HCC病例。结论:MC技术可以使用同一份cfDNA样本同时用于多种检测,允许突变和甲基化共检测。这个技术的多重检测特点,使得低cfDNA产量的样本的检测更加灵敏。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结构畸形,其具体病因仍不明确。第一,有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耳颌畸形的动物有胚胎期耳颌供养血管出血和血肿的证据,据此推测,胚胎耳发生原基或胎耳局部各种原因导致的缺血缺氧,可能致使耳软骨细胞发生畸变,从而造成耳廓及相关结构发育异常。第二,组织工程是小耳畸形新兴的治疗手段,软骨细胞常作为种子细胞被应用于组织工程相关研究,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一般在常氧(21%氧含量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 tb)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目前全球结核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结核病防控难究其原因是结核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均面临着严重的瓶颈问题。制约结核病诊防治手段无法获得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和结核病的免疫保护机制仍没有完全阐释清楚,需要更加深入研究揭示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与宿主的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这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近年来,随着癌症防治意识的提高,乳腺癌检出率有所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方式较全面,可显著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但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后期随访不及时,早期乳腺癌骨转移容易漏诊,一旦发生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患者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并发生一系列骨相关不良事件(skeletal-rela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近几十年显著上升,中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已高达11.2%,且糖尿病患者常伴随着超重和肥胖。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症占45.8%,同期我国的流调数据也显示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者占41%,肥胖者占24.3%,腹型肥胖者占45.4%。目前肥胖的治疗模式包括生活方
研究背景先天性小耳畸形是整形外科常见的疾病,尤其在亚裔人种中发病率较高。目前解决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最好办法仍是自体肋软骨移植耳廓再造术,但该手术尚存在诸多问题,如肋软骨供区胸廓畸形,再造耳廓形态不理想等。组织工程的发展为软骨移植开辟了新的道路,体外利用软骨细胞制造具有耳廓形态的软骨结构早已可以实现,但组织工程耳廓的力学强度、柔韧性和灵活性仍与天然耳廓存在较大差距。天然耳软骨的活动度和韧性在很大程度上
研究背景:单纯自体脂肪移植存活率波动较大,常需多次注射。近期研究发现在自体颗粒脂肪中加入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但最终的存活率与混入ADSCs的生物学活性密切相关。自噬是真核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上调自噬有望在移植后早期的缺血乏氧状态下,提高ADSCs在面对应激刺激时的活性,同时改善其旁分泌功能,最终促进移植脂肪的存活。但上调自噬改善ADSCs活性的机制尚不
皮肤淋巴组织肿瘤是一组发生在皮肤的、相对罕见的、异质性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诊断具有挑战性。蕈样肉芽肿和Sézary综合征(MF/SS)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外周血受累是MF/SS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因此,准确的评估外周血肿瘤负荷对患者疾病分期、指导治疗十分必要。红皮病是以全身弥漫性发红为特征的重症皮肤病,病因复杂。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和Sézary综合征(EMF/SS)常模仿多种炎症
研究背景:Cronkhite-Canada 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CCS)是一种以消化道多发息肉及外胚层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罕见疾病。CCS的发病机制不明,自身免疫因素和黏膜屏障改变可能参与其中。本病治疗与监测策略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药物选择。本研究拟依托北京协和医院CCS患者队列,总结其基线特征,随访其生存状态、疾病控制及内镜下转归情况
第一部分中国妇产科医师对性发育异常的诊治现状及肿瘤风险认识的全国性横断面调查目的: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是一组复杂的先天性疾病,需要多学科管理,妇产科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预防肿瘤发生方面。然而,该领域目前的诊治现状未知。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妇产科医师在DSD的诊治现状以及对肿瘤风险的认识,为进一步规范DSD的管理、改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资料。方
目的1.探索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aPRCA)的临床特征、免疫抑制治疗疗效及预后转归。2.探索西罗莫司对难治、复发和环孢素A(CsA)不耐受的aPRCA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转归。3.探索西罗莫司在红系造血和红系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初治aPRCA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以及转归,评估aPRCA不同初始免疫抑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