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类新型金融中介组织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为急需资金的企业提供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另一方面,它可以推动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协同效应,促进行业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包括募集资金、项目选择和退出三大步骤,对于私募股权而言,能否成功退出是其投资时所考虑的最重要的环节,因为这涉及到私募股权是否能够顺利回收资本以进行再投资,同时,这一过程也关系到私募股权这一产业本身的健康发展。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比较分析、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现状,困境,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并通过案例来说明其现实可行性。文章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对目前国内外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综述,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第二章,对私募股权投资的一般理论进行了介绍,包括它的概念、分类,运作模式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等,进而在宏观上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私募股权投资就是将资金投资到还未在股票交易所公开交易的公司、企业或者是购买在股票交易所内公开交易的公司、企业以使其成为私有公司或企业的一种投资方式。根据投资公司成长过程的不同,私募股权投资最广泛采取的投资策略可分为以下几种:创业投资,成长投资,次级债券投资,杠杠兼并,不良资产投资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市场体系构成包含被投资企业,中介组织,投资者,代理人和顾问,这几方在募集资金,投资等环节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在2011年,基金数量创出新高但规模偏小,流动性压力影响募资热情,但是投资热情持续,单笔规模有所回升。本章的最后说明了私募股权投资对于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如减缓市场资本流动性过剩压力,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等,既然私募股权投资如此重要,那么就不得不解决其面临的退出困境,从而为后文产权交易所出现的必要性作了铺垫。第三章,首先介绍了私募股权退出的积极意义,如实现收益,评价投资价值,促进募集和投资等等,描述私募股权投资常见的几种退出方式:首次公开发行(IPO),并购退出,清算等。在对IPO和并购退出的优劣作出比较之后发现,当私募股权基金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不急于获利退出,且被投资企业是成熟型企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时,其一般会以IPO的方式退出;而如果被投资企业在整合以后能够发挥出很好的协同作用,且私募股权基金急于获取现金退出时,就可以采用并购方式退出。同时,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介绍了私募股权2011年的退出数量,退出行业分布和市场分布,本章在最后介绍了我国私募股权的退出困境,说明了IPO的空间正在收窄,但二次并购及战略买家的兴起会填补这个空缺。中国市场从总体来看,与出售股权给战略同业买家和二级并购市场相比,IPO的溢利回报依然较高,IPO仍旧是PE退出市场的首选渠道。可在IPO退出受阻之后,私募股权基金肯定会寻找其他退出渠道。所以,并购以及同业转售等退出方式在2012年将会有所增加。而对于同业转售,由于有着大量基金将在未来1-2年迎来退出期,所以,这一退出方式也将逐渐成为重要的退出渠道。第四章从产权市场的概念着手,介绍了我国产权市场发展到现阶段围绕产权交易衍生出的多种企业增值服务,比如:产权交易平台服务,投融资服务,PEVC份额流转及募资服务等。从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近几年来交易金额是逐年攀升的,非国有产权交易活跃度高于国有产权,但交易仍以本地交易、协议交易为主,伴随着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如火如荼发展,以及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融资渴求,产权交易所开始探索利用自身平台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打造一个顺畅流转的平台。各地产权交易所纷纷作出了探索。如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引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特别会员,规定,特别会员将享有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为其配备的服务专员,可以在交易所平台上开展自营业务或者代理其他客户投融资业务,还能事先参与在上海联交所挂牌的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天津股权交易所引入做市商制度,在该制度下,做市商同时报出买价和卖价,投资者的交易对手均是做市商。实行以做市商双向报价为主,集合竞价和协商定价相结合的混合型交易制度,一方面,做市商双向报价保证了市场的活跃度;另一方面,集合竞价和协商定价能牵制做市商的报价行为,防止做市商操纵价格;广州产权交易所专门设立广州私募股权交易所,定位为“四个平台、两个通道”——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柱产业项目和其它招商引资项目的私募融资平台;非公众公司私募股权融资平台;非公众公司股权转让交易平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募集与基金份额转让交易平台;政府主导的风投基金、创投基金的主要退出通道;国内外创投资金、私募资金的进退通道。从上可以看出,很多产权交易所都已摩拳擦掌,为实现作为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平台而努力探索。本章在最后,阐述了私募股权投资在产权交易所退出的优势,即门槛低,收益高,空间广由此,得出结论:产权交易所可以解决私募资本的投资和退出问题,两者密切合作,给中小,小微企业融资带来新来了的契机,形成三方共赢的局面。对私募股权投资来说,产权交易所能为私募股权提供有效的投资和退出渠道,给私募股权基金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和投资收益。对产权交易所来说,私募股权提供资金,提升了产权市场的融资功能。同时,私募股权基金能很大程度上活跃产权市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私募股权与产权交易所进行联手,能给各种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强众多非上市公司和社会资本乃至国际资本的紧密结合。第五章首先介绍了两个案例:国有产权通过产权交易所退出;私募将其所投资中小企业的股份通过本地产权交易所退出。从案例一可以看出,由于现行产权交易所的交易制度都是为了保障国有产权的安全而制定的,国有产权通过产权交易所进行流转的渠道还是很通畅的,案例二描述的是风险投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所在广西的首次成功对接。一方面展示了产权交易所的资本进出通道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另一方面启发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融资不一定要通过银行贷款,还可以寻找风险投资机构为自身注入资金以及管理经验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私募股权通过产权交易所退出的案例是极少的,而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又多为民营企业,那么完善我国现有的为国有产权流转服务的大型产权交易所,构建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产权交易所势在必得。只有这样,产权交易所作为私募股权的退出平台作用才能发挥地更好。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利用私募股权与产权交易所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三方合作模式,以及一些完善国有产权交易所的政策建议:如建立起产权交易所做市商制度,建立起相关的产业投资基金等。最后描述了中金产权交易有限公司、广东产权顺德交易所、南京中泽产权交易中心、四川民营企业产权交易中心等六家民营产权交易所的发展现状,提出一些关于构建民营产权交易所的构想,如渐进式对交易制度进行改革,采取灵活的会员制度等。本文的贡献在于:结合我国近年的最新数据分析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现状,提出并购将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着重考虑的退出方式,继而则具体到希望通过产权交易所这个平台来实现其退出的优势及现实性,最后对于我国产权交易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本文的不足在于:由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起步较晚,退出案例比较少,且行业信息披露不多,本文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不够充分,在实证研究上有一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