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化学稳定性质、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质,长期以来纳米金得到广泛的研究。本论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来研究纳米金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研究温度、离子强度和pH以及细胞膜模拟物等不同条件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论文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绪论简要介绍了纳米粒子与蛋白质和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纳米金的性质、应用以及纳米金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髓磷脂和髓磷碱性脂蛋白的性质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2.纳米金与溶菌酶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金与溶菌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溶菌酶分子吸附在纳米金表面时,纳米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发生红移且峰形变宽,最大吸收波长从520nm变为540nm。由Stern-Volmer方程得出双分子荧光淬灭速率常数Kq为4.5×1016L·mol-1·s-1,表明纳米金与溶菌酶之间是静态淬灭过程。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是2.9×1011L.mo1-1和1.3。圆二色谱实验表明,将纳米金溶液加入到溶菌酶中,引起溶菌酶分子中α-螺旋含量减少。此外,温度、pH和加样顺序等条件对纳米金和溶菌酶之间相互作用有很大的影响;高浓度的NaCl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能够引起纳米金的严重聚集,而溶菌酶的存在则可以明显抑制此类聚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磷酸胆碱(DPC)、中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β-D-麦芽苷(DDM)和曲拉通(Triton X-100)对纳米金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SDS和DPC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溶菌酶所引起的纳米金的聚集。3.纳米金与髓磷脂碱性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紫外可见光谱法与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相结合共同用于研究纳米金与髓磷脂碱性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髓磷脂碱性蛋白结合到纳米金表面引起纳米金的等离子体共振峰发生红移且峰形变宽。荧光淬灭结果表明纳米金与髓磷脂碱性蛋白之间是静态淬灭过程,根据双对数回归方程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7×1010L·mol-1和1.2。圆二色谱实验表明纳米金对磷脂碱性蛋白的构象影响很小。pH对纳米金对磷脂碱性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有很大的影响。高浓度的NaCl能够引起纳米金的严重聚集,而磷脂碱性蛋白的存在则可以明显抑制此类聚集。在磷脂碱性蛋白存在下,DPC和DDM作为细胞膜模拟物,可引起纳米金聚集的轻微增强或减弱,这依赖于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