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二氧化碳/复合气吞吐控抑边底水技术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底水断块油藏由于具有裂缝系统发育、油藏类型和油水系统复杂等特征,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水侵问题,从而导致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和产能降低。注气吞吐技术因具有注入量小、不受井间连通性影响及气窜问题不突出等特点,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控水增油技术。针对边底水断块油藏水侵问题,开展注气吞吐控水技术应用实验研究。采用室内实验的研究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三维物理模型研究底水油藏水平井CO2/N2/N2泡沫吞吐过程,对比评价其控水增油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注气吞吐控水增油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一维边水模型,进行CO2/N2/复合气(CO2+N2)吞吐控水实验,通过改变复合气中CO2和N2的注入量和注入顺序,评价CO2/N2/复合气吞吐控水增油效果,并进行油藏条件(非均质程度和原油粘度)适应性和注入参数(注入压力和注入时机)优化研究;借助PVT-sim Nova数值模拟软件模拟CO2/N2/复合气吞吐过程中温压条件的变化,分析了注气引起沥青质沉积的可能性,并对CO2/N2不同比例复合条件下的沉积压力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底水油藏水平井CO2/N2/N2泡沫吞吐技术具有一定的控水增油效果,但裂缝的存在对控水增油效果影响较大,采用高强度淀粉凝胶对裂缝进行封堵,可进一步改善CO2/N2/N2泡沫吞吐效果。CO2吞吐主要的增油机理为降粘作用、气体膨胀作用、抽提作用和逸出携带作用,依靠增油作用来达到控水的目的;N2的膨胀作用是N2吞吐驱替原油的主要动力,N2吞吐抑制边水侵入的效果最好;复合气吞吐中CO2和N2的注入比例为7:3时,CO2段塞和N2段塞的协同作用最好。注气吞吐控水增油效果对储层渗透率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CO2/N2/复合气的流度控制能力有限,渗透率级差不宜过大;注气吞吐技术同时适用于稠油油藏和稀油油藏;在注气吞吐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较高的注入压力;注入时机的选择以水驱至含水率为60%时为宜。注气引发沥青质沉积的可能性与原油组分有关,原油中重质组分含量较高时,注气吞吐引发沥青质沉积可能性更大;随着CO2注入量的增加,沥青质更容易发生沉积;与注入CO2相比,注入N2的原油不易发生沥青质沉积;当复合气中CO2和N2的注入比例达到1:1时,出现沥青质沉积压力范围的转折点,继续增加CO2注入量,原油更易发生沥青质沉积。复合气吞吐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在保证控水增油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使用N2来替代CO2,以降低注气引发沥青质沉积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法治烟草评价体系是烟草行业推进法治建设的战略性创新,是全面依法治国在烟草行业的精准实践。法治烟草评价体系以四大理论为支撑,构建了以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三个
猪生长相关的性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大部分为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研究表明,家畜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基因的遗传变异不仅与它们的进食行为、食物选择
海面太阳耀光是粗糙海面对太阳的直接反射光,在探测海洋特征时,太阳耀光被认为是常规海洋光学图像研究范围内的一种严重的数据损失,它会成为噪声,干扰提取的海洋信息精度。但
学位
随着工业升级、环境束缚,使得电机功率密度不断增大,同时由于应用场合的需要要求电机的体积控制在一定尺寸之内;这让电机的冷却散热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对电机冷却散热结构
《乐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专门阐述音乐理论的专著,是先秦儒家乐论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此书成书于西汉,在吸取了先秦各家的论乐基础上,经汉儒整理、编纂成集,形成了自身较为
在物理界,规范场理论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这个理论的一个很好的特征就是它里面存在孤立子,而孤立子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量子力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学,宇宙学,超流体和超导等领域
近年来,分数阶微积分在很多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众多数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其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也成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分数阶微分方程的背景
损伤识别是桥梁健康监测的核心。近年来,跨度较大、结构复杂的中、下承式拱桥不断涌现,但国内外也发生了多起拱桥垮塌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何及时地对结构的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是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调度和管理控制的基础和依据,而水力模型的校核是建立供水管网模型的必要环节之一。根据管网运行实测数据对管网水力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校核,是保证管网运行和水力计算精度的关键。本文采用实验室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压力分析的供水管网模型参数校核优化模型,为今后在实际供水管网中进行精确定位提供理论依据与基础。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⑴设计构建了实验室规模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