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本能。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幸福,因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然而在当前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相关研究是针对整个教师队伍的研究,而缺乏对某一学科的教师幸福感水平的考察。任教不同科目的教师,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幸福感水平可能有所差别。地理教师也不例外,也有其特别之处,基于这个想法,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以河南省18个地市的中学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地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影响因素的探析,并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河南省地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以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为研究基础,本文对当前河南省地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方法,并以定量研究为主。数据的获取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相结合,并对数据进行了检验。所选用的问卷为笔者结合Andrews和Withey在1976年编制的人脸量表所编制的地理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河南省的地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尚可,且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所提高。但是个体幸福感水平差异较大,高低分悬殊,存在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对比研究中看:具有不同年龄、教龄、性别、学历、职称的教师,任教于不同类型、层次和区位的学校的教师以及担任班主任与非班主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所差异,表现为:示范性中学地理教师的幸福感高于普通中学的地理教师;高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初中教师;城市中学地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高于县级市地理教师,而县级市教师的幸福水平又高于农村教师;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要明显高于女教师;25岁以下的教师幸福感水平是最低的,而41-45岁的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是最高的;本科学历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组的教师,专科组和研究生组的教师幸福感水平比较低;职称越高幸福感水平也越高,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幸福感明显高于中低级职称的教师,中级职称教师稍微高于低级职称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地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高于非班主任的地理任课教师。将这样的现状与文献资料研究和对个别教师访谈中总结出的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筛选,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影响河南省地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其中影响较大的依次为:教师个人教学兴趣、教师的工资收入、教师的社会地位、地理学科地位、个人发展空间、职业倦怠等。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个体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针对实证研究中得出的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包括提高教师教学兴趣、提高地理教师综合地位、更新教师职业要求、关注女性地理教师等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本文综合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来探讨中学地理教师的生存现状,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突出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学科特征,以地理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其次研究方法上采用定量研究为主的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来获得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