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结合地区是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区域内土地利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在数量、程度、动态度和景观格局等方面发生急剧变化,开展相关研究利于从根源上找出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便于从根本上找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结合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一定时间段内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趋势,为该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支撑,所以对城乡结合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也成为目前国内相关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选取的研究区属于海口市的城乡结合部,属海口市滨海旅游区,是海口市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同时该区域还是海口市生态景观保护的重点区域。研究区囊括了滨海生态景观核心保护区,滨江生态保护区以及海南特色名俗村落。所以,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对海口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文章以1991年、2001年和2010年3期影像为数据源,获得海口市南渡江东岸海岸带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时段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内在驱动力分析以及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1991-2001年间研究区各土地类型主要向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转移,小城镇规模化显现;(2)2001-2010年间研究区各土地类型主要向园地、建设用地和水域转移,城镇规模化进一步发展;(3)2001-2010年间土地利用活跃,研究区土地利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研究区景观格局在整个研究期间主要表现为景观蔓延度趋于分散、多样性指数升高,景观稳定向降低,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建设用地与水域用地的急剧增加,加大了景观破碎程度。(4)1991-201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发展较为稳步。但是,园地、林地和耕地相互转变较为频繁。这表明农民对市场的把握度较低,土地流转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研究区城市化进程是影响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此外,环境生态保护政策、耕地占补平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性政策等是推动研究区其他土地类型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5)结合马尔科夫模型对海口市南渡江东岸海岸带的土地利用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发展以2028年前后作为分界点,2028年之前,研究区土地利用仍然保持快速发展状态,之后土地利用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趋于稳定,但林地减少,城市生态抗干扰能力降低,生态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