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政策导向下我国规划编制体系的调整思路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过30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环境面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物质空间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随着人口和城市规模的不断膨胀,加之资源的短缺与恶化,“空间”这个抽象的东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广泛地重视并激烈地争夺着。其社会属性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这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科提出了新课题。原先以空间物质属性为目标技术主导方法在现实复杂的利益调控问题面前总显得力不从心,无序开发控制不住,同时不断的被动修改以应对开发需求。因此将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政策加强控制力度与可实施性的观念成为共识。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是规划体系中的技术主体部分,也是指导开发建设实施操作的主要依据,它的政策化程度直接影响到规划部门对空间开发的作用效果。同时它也是政策化较困难的部分,因为它与城市规划中的法规条例、技术标准等不同,并不是天生以政策形式出现的,从技术理性到政策合理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调整。   本文从城市规划和空间政策的内涵入手,着重理清规划中技术与政策的关系,指出两者之间并非相互抵触而是相互依存与促进的关系。然后将研究目标集中于规划编制体系上,回顾并评价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发展历程,经分析总结得出:其在几十年里不断完善与变化中正呈现出适应政策需求的特征,这也是在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下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通过对空间政策性的几个基本特征要求与我国规划编制体系现状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作为技术与作为政策的差异,提出规划编制体系在自身原有框架下应融合政策特性的要求。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面向政府,与政府的发展政策相衔接并纳入到规划控制的内容当中。二是面向实施,首先总体层面需要明确空间意图,并能落实到具体物质空间上尤其是对抽象的空间概念,以指导下层次规划的控制标准制定;其次开发控制层面应以“公平”为基本原则制定通则式的管理政策,以提升普适性,而不是大包大揽盲目制度化;最后在实施层面应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多样化的相应的配套政策,增加控制通则面对微观利益调控的适应性。
其他文献
广州文德路街区目前保持着广州古城的传统格局,城址变迁有迹可寻,遗址遗迹多,是广州市富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传统的文化商业街区之一。但文德路街区在近年的城市建设中一直停滞不前
宅园过渡空间是指位于传统宅第中居住区域与园林之间,以路径等要素联通这两区域的特殊空间。该空间的构成提供了人在这两个空间场景间转换所需的视觉与心理上的铺陈与暗示。园
拓扑学概念在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复杂而又隐晦的。变形和连续概念隐藏在计算机工具和技术的背后;隐藏在复杂扭曲的形体蕴含意义之中;隐藏在观察者对建筑空间的体
对城市空间边缘性的认知研究,源于对“城市边缘”或者“城市边缘区”概念的重新认识。“城市边缘”强调的是一个地理定位的概念,即传统城市中心外围的一个模糊区域。但考察“
虽然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乡村人口所占比重远大于城市人口,但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规划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乡村规划理论体系尚未建立,规划实践中简
随着“国际式”风格在全球的蔓延,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而砖、石、木等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就比较少见,即使有也多是简单的仿古复制。我们不
本论文主要运用城市形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广州市西关地区(今荔湾区旧城区部分)城市形态的演变过程。文章在对西关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条件等背景因素进行框架性研
材料是建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建筑学的范畴中,自现代主义至今,建筑师对于材料的认识与应用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当代建筑师对材料的应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类型学使用方
水与城市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有着不解之缘。城市中滨水区域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资源,它能体现一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风格。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
现有的城市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城市空间,本文针对某种特定类型的空间,通过实地调研及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垃圾空间”的概念。这种类型的空间处于城市边缘,是那些需要给与关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