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铁基复合纳米材料的电磁响应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dbjq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日趋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电磁波吸收材料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对电磁波吸收材料的要求不仅要具有高的吸收能力和宽的吸收范围,而且还要质量轻便。因此,具有电磁波吸收特性的、丰富多样的纳米结构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通过简单环保的方法将具有良好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石墨烯与传统的磁性纳米材料进行复合,制备出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和石墨烯/α-铁两种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其电磁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磁响应特性研究。  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出多孔结构的石墨烯,对其进行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并测试其电磁参数,计算不同厚度时的反射损耗。当吸波涂层厚度为2mm时,在16.24GHz处的最大吸收为-14.13dB,不同厚度时整个频率范围(2-18GHz)内达到-10dB的吸收频带宽度为12.96GHz,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电磁波吸收特性。原因是在合成石墨烯过程中缺陷的产生和残留的含氧官能团提高了石墨烯的阻抗匹配性能。  2、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响应特性研究。  首先通过水浴搅拌制备出石墨烯/β-FeOOH复合纳米材料,然后将其在氩气环境下进行退火处理制备出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纳米材料,对其进行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发现石墨烯的引入有效地抑制了磁性纳米粒子的聚合,使其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的表面。同时,石墨烯与四氧化三铁之间的接触非常紧密,有效地改善了电磁波吸收性能。当吸波涂层厚度为5mm时,在7.04GHz处的最大吸收达到了-40.36dB,而且不同厚度时整个频率范围内达到-15dB的吸收频带宽度为12GHz。  3、石墨烯/α-铁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响应特性研究。  在氢气/氩气混合气体环境下将石墨烯/β-FeOOH复合纳米材料进行退火处理制备出石墨烯/α-铁复合纳米材料。对其进行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并测试其电磁参数,计算了不同厚度时的反射损耗。当吸波涂层厚度仅为2.5mm时,在14.2GHz处的最大吸收达到了-31.5dB,而且不同厚度时整个频率范围内达到-15dB的吸收频带宽度为12.2GHz。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石墨烯上负载磁性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电磁波吸收能力,满足“薄、宽、轻、强”的实际应用要求。
其他文献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建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实现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的宏伟战略.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
期刊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通车里程不断增加,我国高速公路网已具相当规模,在高速公路成为公路运输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发。及时、高效的清排障工作成
轮轨作用力是研究轮轨关系的基础,是车辆运行安全实时检测的最重要内容。轮轨作用力测量是车辆动力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环节,是轨道车辆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高速动车组的轮
粒子场测量在科研、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干涉粒子测量(IPI)技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粒子尺寸测量技术,粒子散射光在离焦面上形成条纹像,在聚焦面上形成两点像,通过测量干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迅速扩张,换乘站作为整个路网中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巨大的客流运输压力,其内空间布局与基本功能日益复杂,导致乘客群体行为特性已呈现出多样化趋
微纳光学是利用微纳结构材料(micro-structure materials)作为实现光学功能元件的光学分支。一直以来,光学元件的减反射都依赖于多层膜结构,然而多层膜结构的激光损伤阈值较低,严重制约了大功率激光器的应用与发展。而通过在微结构材料上制备特定的微结构,能获得比多层膜结构透过率更高、激光损伤阈值更高的微纳增透光学器件,从而有效的用于高能激光系统。本文在熔融石英上设计和制造二维圆柱形亚波
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增加,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数量与日俱增,同时,实验设备的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实现实验室设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也就变得越来越迫切。本
利用光线追迹的方法,考虑太阳形状、余弦损失、阴影及遮挡损失的影响,建立线性菲涅耳反射聚光器(LFR)的三维光学几何模型,给出其光斑能流密度分布的计算式,采用Matlab编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