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合成TiB<,2>颗粒增韧SiC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C陶瓷是一种高性能的结构陶瓷,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结构陶瓷之一。其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高强度、抗氧化及良好的热导率和相对低的热扩散系数等优点,使其在机械、化工、能源、军工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其断裂韧性较低(3~4MPa·m1/2),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对SiC陶瓷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改善其力学性能,特别是提高其断裂韧性等方面。原位合成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制备陶瓷材料的新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组织均匀及微细的显微结构等优点。因此,它是SiC陶瓷材料增韧的发展新方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实验采用SiC、TiO2、B4C和酚醛树脂(作为C的来源)为主要实验原料,利用B4C和C为烧结助剂,在酒精中球磨分散、烘干、造粒后,在150MPa压力下压制成型;成型后的试样采用的烧结工艺为:在真空气氛下,以1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到预烧结温度并保温60min,保温结束后充氩气以1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到烧结温度分别保温15min、30min、60min,烧结结束后,以15℃/min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经过高温无压反应烧结可以制备出TiB2p/SiC复合材料。 本文通过对TiB2p/SiC复合材料相对密度的研究,确定了原位合成烧结的最佳烧结工艺为:1400℃×60min+2000℃×30min。最佳的烧结助剂含量为1wt%B4C+4wt%C。通过调整TiO2、B4C和C的加入量改变TiB2的体积百分含量,研究了TiB2体积百分含量和原位合成工艺对复合材料相对密度、维氏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显微组织、晶粒大小和断口形貌等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iB2体积百分含量的增加,TiB2p/iC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当TiB2体积百分含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最高为94.86%,维氏硬度最大为29.1Gpa,断裂韧性最高为5.9MPa·m1/2,而TiB2p/i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则先增加后降低,当TiB2体积百分含量为15%时,最大抗弯强度为265MPa;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相对密度和维氏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烧结温度为2000℃时均达到最大值,而断裂韧性则一直呈现增大趋势。 通过对材料显微组织观测和力学性能分析,确定了由SiC基体和TiB2颗粒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的残余应力场增韧以及微裂纹增韧是TiB2p/SiC复合材料增韧的主要原因。 论文对SiC陶瓷增韧的研究及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能源和环境是本世纪面临的两个问题。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的碱金属钽酸盐,因其可以光催化制氢解决能源问题,同时又可以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解决环境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不同的制备方式可以制备出不同形貌和结构的产物,本论文分别采用熔盐法、水热法和固相法等成功制备了碱金属钽酸盐微晶,实现其可控生长,并利用热重分析(TG)、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本文以原有HHP28-120双动液压机为基础,在其液压系统中加入比例控制环节,并对比例阀的配套油路进行了修改,搭建了变压边力液压控制系统。为达到实验研究的目的,开发了一套数据采
本论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碰撞检测方法如包围体层次树和连续球近似法以及Ming C. Lin方法,同时对于碰撞检测的精检提出了粒子碰撞检测方法。在碰撞检测中为了加快碰撞检测的速
目前地球上仅存的活化石动物中,新西兰大蜥蜴因其身上具有很多奇异的特点,最受人们瞩目。早在200万年前,它们就活跃在地球上了。与一般的蜥蜴完全不同,它们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如它
近年来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电力工程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多.传输线路作为电的传送载体,在人们的生活中作用十分重大.我国的输电线路主要是以架空的方式进行连接,线路位于高
有机硅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在国防、工业、民用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聚硅氧烷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可加工性,因而该类聚合物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是一场从教学理念,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模式全方位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许多新型教学模式,但也面临许多困惑,针对现状成为今后的工
“圆你大学梦,毕业拿高薪!”多年来,英才教育凭借与众多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合作关系,安排毕业学生进国企、去机关,待遇一个比一个好。英才教育承诺:如无法安排工作,退款
尖晶石结构的复合金属氧化物无机功能材料,如铁酸镍、铁酸钴、钴酸镍等,因具有磁性、催化、传感和储能等特性及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化工、水处理、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传统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其中抛锚教学法就是属于建构主义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目前抛锚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它通过创设课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