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生死观教育内容的选编与教学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tian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关注“生死观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死观教育”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不可或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起他们尊重和珍爱生命的意识,并能让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个性得到最好的发展,将自己的生命与社会相关联,树立起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生命意识。本文即以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教材为例,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死观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希望总结出“生死观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得与失,丰富对“生死观教育”的认识,以期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有所助益。本研究主要有六个部分:绪论首先对目前语文教育中生死观教育的相关开展与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第一章论述当下高中语文生死观教育的可行性。首先辨析“生命教育”和“生死观教育”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然后,归纳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阐明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死观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分析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中生死观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梳理教材编写中目前所涉及“生死观教育”的基本理念。并针对现有的状况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由于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存在对生死认知的不足,以及死亡教育缺失两方面的问题,因而有必要提出平衡生死观的双向视角。第三章从理论分析进入教学实践的具体探讨,对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生死观教育的篇目进行分类解读,并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从教材中分别以“正视死亡”,“珍惜生命”,“完善生命认知”,“张扬生命个性”,“亲情、爱情中人性美的生命关照”以及“个体生命的道义承担”六个主题,选择了《热爱生命》、《小狗包弟》、《宇宙的边疆》、《逍遥游》、《边城》以及《记念刘和珍君》六个经典篇目展开教学设计,以期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深化生死观教育的可能途径。第四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外,结合高中教材的编写特点,探索以其他教学形式开展生死观教育的方法。从课外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三个维度进行生死观教育的探索。结语部分,总理全文脉络,理清行文间的逻辑关联,使高中语文生死观教育这一主题得以阐述清晰。以期能够影响从事教育者重视生死观教育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死观教育在未来值得深入的一些研究议题,除了本文一直提倡的生死观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还可以思考研究譬如:“语文生死观教育与心理辅导的联合教育”,“教材中鲁迅(或其他作家)的生死观研究”,“语文教学中生死观教育对德育的渗透”等研究议题。以期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将生死观教育的资源更好的合理利用起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红舌与证素的关系,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对1018例临床病例中红舌与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红舌对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病位证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环境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也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营造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近年来,教育界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型教学。因为,自主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业成绩,而且又是其终身学习以及毕生发展的最好基础。当前中等师范
为研究大理岩球形颗粒的接触破碎过程与机理,利用岩石双轴流变仪,配合特别定制的球铰支座与位移量测系统,进行了大理岩球形颗粒球-面接触与球-球接触试验,对大理岩球形颗粒接
为建立一种新的外源蛋白安全评估方法,构建转外源基因酵母是关键步骤。本研究以来源于转基因作物的抗除草剂合成酶蛋白CP4-EPSPS为研究模板,首先通过基因优化和化学合成获得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