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分析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古今用药规律的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n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系统检索古今文献,提炼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具体口服方药,采用数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总结出古今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及科研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古代文献运用由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正版授权的《中华医典》软件以“肠澼”、“大瘕泄”、“休息痢”、“久痢”为检索词进行内容检索,得出书籍目录,然后通过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书籍对以上书籍中涉及到用药的内容进行校对与整理,采用电子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符合标准的书籍与方药;现代文献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三种数据库以“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中医药疗法”为主题词检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类型文献及论著,按照选方标准选出其中符合标准的方药,进行归纳整理,建立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及频率的分析,以此总结出古今医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结果:1.古文中所述的“肠澼”、“大瘕泄”、“休息痢”、“久痢”确实与现代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所对应。2.古代中医药治疗肠澼的处方有393首,涉及中药共计236味,其中频次最高的中药出现131次,频次最低的中药出现1次,总体中药共出现频次为3107次;现代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处方有283首,涉及中药共计210味,其中频次最高的中药出现178次,频次最低的中药出现1次,总体中药共出现频次为3315次。3.古方中单味药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当归,其出现频次为131次,频率为4.2%,处方出现率为33.3%;现方中单味药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其出现频次为178次,频率为5.4%,处方出现率为62.9%。4.古方中共涉及到的药物种类有21种,其中用药频次排列前三的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今方中共涉及到的药物种类有20种,其中用药频次排列前三的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古今用药中皆以补虚药为最多。5.古今用药中排列前20的共同药物有:当归、甘草、黄连、木香、白术、茯苓、黄柏、肉桂、陈皮、白芍、黄芩。6.古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补虚药中,皆以补气药和补血药为主,其中补气药古方中频次为359味次,频率为11.6%,今方中频次为651味次,频率为19.6%;补血药古方中频次为264味次,频率为8.5%,今方中频次为239味次,频率为7.2%。结论:1.古今医家在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上有“和而不同”的观点,在病因病机的理解上皆以“本虚标实”为主,在治疗上皆以“扶正补虚”为主并配以清热之品。2.古人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多在补虚药和清热药的基础上加以解表理肺之品,其理念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基,注重表里同调。今人用药,在补虚药和清热药的基础上常加理气解郁之品,其理论基础为“六腑以通为用”,注重调理肠腑气血的重要性。3.今人在对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上总结出了一套涉及全面的治疗方案,以补益脾肾为主,辅以清热利湿,酌加行气活血之品,共筑补气健脾,调理肠腑之功。
其他文献
<正> 此项发明与铁路建设的铺轨有关。以前在弯道上铺轨的方法是在道碴上铺设轨节。使一条钢轨与已铺好的轨节的第一条钢轨对缝接合,排除另一条钢轨与已铺好的轨节第二条钢轨
期刊
松原市是一个典型的以石油资源开采和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城市。长期以来,资源型经济对松原市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对油气资源过度依赖的产业格局,也导致经济抗风险能力较
结合实例工程,建立土钉墙-桩锚联合支护结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与现场实测变形成果对比,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及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虚拟设计分析了土钉墙高度、锚索锁定值及排
目的:探讨层级分工联合标配定位法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日间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8月31日急诊科接受抢救的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绥德县实施"新农合"以来,参合率逐年上升,实施效果显著,绥德县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利用北京地区美兆自动化健检机构提供的2003年至2010年健康体
目的运用G-Caprini(gynecological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分级,对评分达到中危以上的患者,比较单独采用
盐胁迫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从维护膜系统的完整性、离子的区隔化以及渗透调节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水稻耐盐性的机理;简要描述了水稻生物耐盐能力、农艺耐盐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M)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100例和30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
利用紧束缚分子动力学模拟退火方法研究了硅团簇Sin(n=2—14)的结构性质和能量.通过与前人工作结果(Si2—Si10)的比较,发现本理论方法的结果相当准确地再现了从头计算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