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南一方水土养育着陕南民众,也孕育了独特的陕南民歌。陕南自古有传唱民歌的风俗,但直到当代才被本地人大量整理记录。至今,陕南民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承载着厚重的陕南发展历史和民间文化,反映着陕南人民的生活状貌和情感世界。陕南民歌的题材涉及到陕南人民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劳动题材民歌,劳者歌其事,从事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创造出了属于各自行业的民歌:有号子歌、田间歌、采茶歌、放牧歌等。其次是爱情题材民歌,爱情是民歌永恒的主题,其中羞涩甜蜜的初恋和如漆似胶的热恋都反映了相爱的男女间美好的爱情;有的爱情不能够一帆风顺,这就产生了受阻挠进行反抗的恋歌。和现实生活一样,陕南民歌中也有违背道德、背叛家庭的孽恋。再有是仪式题材民歌,用于特定的仪式:葬礼演唱的丧葬歌,婚礼演唱的婚嫁歌,节日演唱的祈福歌以及驱邪治病演唱的巫神歌。最后是教育题材民歌,也就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民歌,包括教育晚辈行孝、教育青年上进、教育女人贤良、教育众人礼让等。陕南民歌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和创新,追寻陕南民歌的发展动态能够看到从旧社会到新中国陕南人民生活、思想的变化,体现出陕南民歌与时代的同声共振。首先展示了旧社会民众的凄苦无助:人民遭受压迫生活困苦,更饱受战乱之苦,女性比男性更多了性别的劣势,苦难更加深重;其次唱出了苦难的人民终于盼来了救世主——红军,人民歌颂红军的恩情并感恩红军、参加红军;最后歌唱新中国的幸福生活,人民翻身得解放,生产干劲足,也充分体会了自由婚恋好。陕南民歌的总体风格体现在语言修辞和曲调中。大量方言、衬词呈现在民歌语言中,形成了通俗浅白又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陕南人民乐观的心态和地方民俗色彩;还大量运用暗示联想、夸张、比拟和托物起兴的手法,令人产生了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的效果;陕南民歌曲调淳朴自然、婉转优美,从听觉上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已经有陕南民歌被陕南作家写进作品,也有陕南民歌被改编为民歌剧登上舞台、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陕南民歌将会迎来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