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米德尔马契》中乔治·爱略特的男性形象解析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分析乔治·爱略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的男性形象。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个新兴的阶级——职业人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作对于男人开始变得至关重要,以致于男性权威形象不得不建立在工作的成就上。男人需要借助工作来控制自己,进而控制他人。乔治·爱略特,作为一位职业女性,在当时男权统治下的社会,不得不时常与她的男性同行以及社会的男性权威意识谈判,对传统的男性权威形象持有自己的观点,并把这些观点反映到她的小说中。《米德尔马契》中的男性主人公代表职业人士阶级(后人多称为中产阶级),乔治·爱略特通过代表传统男性权威形象的卡索朋和利德盖特的各种失败,发掘出传统男性权威形象潜在的危机,然后她又通过詹姆士爵士和拉迪斯拉夫树立她心目中的理想男性形象,即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传统的男性形象标准,如坚强,不表露情感等,而更自由地回应自己天性中的本能要求,无论这些本能要求被认为是属于“男人”的还是“女人”的。这样,爱略特的新男性形象打破了传统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二元对立的格局,与20世纪容格心理学中“完整人格”理论吻合,并对现代人建立更人性化的男性形象具有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词块教学法是在外语教学提倡以应用为目的的背景下兴起的新的语言教学理论。它的提出是对以语法教学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的突破。它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
该论文旨在分析狄金森诗歌表现的独特之处。本文采用形式主义美学的表现说和朱光潜先生关于诗歌的谐隐之说。文中所分析的表现是指“用外在的语言去翻译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文学翻译是译者再现原作之美的过程,也是译者自觉运用比较美学的过程.文学翻译中美的欣赏和美的再现都离不开比较.在对原文的欣赏中,要正确而深入的理解原作的创作动机、主题
作为对高程度英语学习者(advanced learners)同义词学习情况的初探,该文会引起那些关注词汇语义学发展的教师们的兴趣. 该文以词汇语义学和学习策略为理论基础对调查结果进行
劳伦斯的作品一直是探讨男女关心问题的重点.争论最多的自然是他对男女关系中女性地位问题的态度.尽管人们赞扬他,认为他是一个对女性情感有着全面认识,并常常以女性的口吻进
在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中,阅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而且,对大部分人来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阅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帮助外语学习者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基础.
体态语作为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体态语能够辅助有声语言更清晰、更真实地表达交际者的真实情绪和态度。它具有极强的语境敏感性,并能准确无误地
关于名词词组的中心词与其修饰语分隔的问题,弗洛·阿兹与胡安·阿兹以及奥拓·伊斯佩森都曾作过探讨.对该问题研究最为详尽的是伦道夫·夸克和他的同事们在《英语语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