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机群控系统数据服务器软件的设计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special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焊接领域,对焊机工作状态的监测和控制主要有管理人员巡查和焊机群控系统两种方式。管理人员巡查的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无法实现对焊机工作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在焊机群控系统中,焊机数据的采集和远传已经有了长远的发展,主流方式有现场总线和无线传感网络。然而,作为数据采集和数据应用的桥梁——数据服务器系统的发展却十分缓慢。很多焊机群控系统项目中的数据服务器系统仅仅作为系统设计的附属,没有深入研究用户的具体需求,也没有全盘考虑系统的设计架构和升级空间,往往导致“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器”,多种焊机上传数据协议互不兼容。在此背景下,本文着眼当前焊机群控系统的数据服务器设计中软件架构设计不科学,扩展能力和升级空间有限,通信协议兼容性差,数据库设计、管理混乱,服务器安全性、可靠性低,运维难度大等缺陷,做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新的数据服务器软件设计方案。首先,本文针对当前焊机群控系统的技术方案,阐述了以数据服务器为核心的树形层式结构的焊机群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案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对数据服务器系统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需求分析。随后,根据焊机群控系统数据服务器的需求分析,本文对数据服务器软件系统进行了合理的模块划分,并通过科学的架构设计,给出了数据服务器软件系统的整体设计框架。然后,本文针对焊机群控系统中服务层的服务器核心软件设计和服务器数据库设计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服务器核心软件设计主要包括设备管理模块、线程管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数据库操作模块、人机界面模块和数据滤波子系统。整个设计遵循三线程的基本设计结构,确保了各个模块独立运行,提高了系统整体稳定性。在服务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本文从焊机群控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明确焊机群控系统数据库的功能和结构的前提下,按照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逐步确定了焊机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关系模型和数据模型。并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库语言SQL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模型,建立了焊机群控系统的数据库。最后,本文给出了数据服务器的部署、测试过程,展示并分析了测试结果。同时,本文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与客观的评价,对后续的研究工作和相关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其他文献
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英雄少年”颁奖晚会,于6月27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出席颁奖晚会并为“抗震救灾英雄
李立功同志的《往事回顾》,最近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一部38万字的口述历史,笔透纸背,将老一代共产党人革命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Comrade Li Ligong’s “Past Events R
在永磁同步伺服系统中,当电机与负载间存在联轴器、丝杆等弹性连接时,过高的速度环增益容易引发机械谐振,且机械谐振带来的损害将随着系统持续振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为此,本文针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渐实施,从课程选择、教学实施、评价体系、高考方案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地方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在开发过程中,既要追求科学性,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以“五好”创建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
提出一种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工程设计任务管理系统TMS-Pro(Task Management System of Project)的工作模式,讨论利用Powersoft公司的产品IDT(Internet Developer Toolkit)建
软件无线电是一种用软件实现物理层连接的无线通信设计。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是将宽带A/D、D/A尽可能靠近天线,用软件实现尽可能多的无线电功能;其中心思想是在一个标准化、模块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和推进组织工作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面、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特
无刷直流电动机(简称BLDCM)利用电子开关线路和位置传感器代替电刷和换向器,使电机既有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特性,又有交流电动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的特点,在众多应用领域已投入使用。但是由于无刷直流电动机电子换向的本质以及控制方式的特点,在换相及非换相状态下均存在转矩脉动,限制了其在精密传动系统中的应用。因此抑制转矩脉动成为提高无刷直流电动机伺服系统性能的关键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三相无刷直流电
一、引言我公司负责浑南开发区的供暖,随着开发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我公司与辽宁聚星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一起开发了基于GPRS通讯的热力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