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老年痴呆患者最多的国家。到2012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1.85亿,占总人口数的13.7%。据估算,中国有8900万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痴呆(AD)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目前,因为痴呆的不可逆转性,研究热点正从痴呆转向痴呆前期,也就是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MCI是指出现轻度记忆或认知功能障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是介于正常老化和早期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它所带来的问题比正常年龄变化引起的问题要多,包括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和判断能力,但这些对日常生活影响都不大,因此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但是一些与痴呆相关的风险因素,如年龄、受教育程度,糖尿病,胆固醇水平,心血管疾病及血压情况等,可能都与MCI有关。河北省MCI的发病情况目前并不明确,河北省老人MCI的风险因素尚未有大规模的研究,我们采取横断面研究来评估河北省城市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病情况,并推测社会人口学因素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同时观察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对MCI的改善情况,以期为MCI的防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河北省四地区城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流行病学情况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因素。 方法:第一阶段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有石家庄市、唐山市、邯郸市、张家口市共12个社区2601人纳入分析研究,除进行一般问卷调查外(包括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居住情况等),还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初步评估认知功能,第二阶段由精神科专业人员根据Petersen,s的MCI诊断标准确立诊断。 结果:河北省60岁以上老年人MCI发病率为21.3%,在65-69岁人群发病率更高(28.3%)。男女发病率有差异,其中男性为24.1%,高于女性(19.9%)。与MCI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教育水平低、经济状况差等。 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河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存在较高的MCI发病率,性别、教育水平、经济水平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第二部分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睡眠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 目的:比较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差异,并分析睡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320例MCI患者(MCI组)和相匹配的6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评估睡眠情况,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ntreal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检测。比较正常老人和MCI患者睡眠情况,分析PSQI各因子与认知的关系;以PSQI≥7把入组的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共320名分成有睡眠障碍组(n=110)和无睡眠障碍组(n=210),比较两组之间的MMSE、MoCA总分及各功能方面的亚分。 结果:MCI组有睡眠障碍者110例,占34.3%,对照组有睡眠障碍者170例,占2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P=0.00);MCI组与对照组PSQI总分[(6.11±4.29)分vs(5.46±3.94)分]、睡眠时间因子Ⅲ[(0.98±0.98)分vs(1.14±1.06)分]、睡眠效率因子Ⅳ[(1.13±0.71)分vs(1.18±0.8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P=0.04;F=6.9,P=0.00; F=7.51,P=0.00),MMSE评分和MoCA评分均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r=-0.09,P=0.00; r=-0.12,P=0.00);矫正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吸烟状况、共患躯体疾病后,与无睡眠障碍组比较,睡眠障碍组MMSE总分无统计学差异(26.39±2.40vs26.01±2.54,t=1.79,p=0.07),但是在注意力和计算力(3.93±1.17vs3.69±1.27,t=2.18,p=0.03)、阅读及语言理解(0.92±0.28vs0.85±0.36,t=2.32,p=0.02)、视空间功能(0.73±0.44vs0.64±0.48,t=2.31,p=0.02)3个方面有明显差异,无睡眠障碍组优于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MoCA总分(21.35±3.28vs20.44±3.57,t=3.06,p=0.00)、视空间与执行功能(2.79±1.26vs2.43±1.29,t=3.23,p=0.00)、注意(4.99±1.02vs4.74±1.14,t=2.61,p=0.00)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无睡眠障碍组优于有睡眠障碍组。 结论:以上结果表明MCI患者存在睡眠障碍比例较高,有睡眠问题的MCI患者在视空间功能、注意、阅读及语言理解方面受损明显,提示睡眠对认知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上述几个方面。 第三部分抑郁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对年龄≥60岁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一般状况问卷、MMSE、MoCA及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对2061名年龄≥60岁老年被试者进行评估,以≥16分认为有抑郁症状分为研究组,其他老人为对照组,分析2组一般状况问卷(内容包括是否丧失配偶、是否丧失父母或子女、是否存在经济困难,有无遭受意外事故、有无财产损失及犯罪事件、是否离异等),评估2组的MMSE和MoCA的不同。 结果:①抑郁和非抑郁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女性(OR:2.194,95%CI:1.648~2.921)、文盲(OR:1.929,95%CI:1.404~2.649)、丧偶(OR:2.715,95%CI:2.043~3.608)、独居(OR:3.177,95%CI:2.285~4.417)、生活中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多(OR:9.493,95%CI:6.006~15.004)、业余活动贫乏(OR:2.836,95%CI:2.105~3.821)是抑郁的风险因素,而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两组无论是MMSE(x2=47.837,P=0.00)评分还是MoCA(x2=63.682,P=0.00)评分都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49,95%CI:1.432~2.653)、生活事件(OR:2.441,95%CI:1.558~3.825)、业余活动(OR:2.621,95%CI:1.909~3.598)是抑郁的风险因素。③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认知功能和ADL的比较:无抑郁组的MMSE评分为(26.32±3.904),而抑郁组为(23.70±5.1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215,P=0.00);MoCA无抑郁组(23.05±5.233),抑郁组(19.14±5.9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1.557,P=0.00);ADL无抑郁组(21.08±4.553),抑郁组(27.25±12.78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6.871,P=0.00)。④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抑郁与MMSE、MoCA、ADL明显相关,抑郁分值越高,MMSE、MoCA得分有越低的趋势,而ADL评分越高。 结论:上述结果表明,抑郁可能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第四部分计算机认知矫正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 RemediationTherapy,CCRT)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疗效。 方法:把符合MCI诊断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CCRT治疗,每周5次,每次30分钟,持续8周,40次,对照组不给任何干预,自然观察。在治疗前、治疗8周给予MMSE、MoCA评估,观察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以及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①治疗共持续8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CCRT组完成全部治疗的有21人,3例中途脱落。②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经过8周的CCRT治疗,治疗前后的MMSE总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评分的亚项上,时间定向(Time orientation)(4.55±0.18vs4.67±0.04)、注意和计算(Attention and calculation)(3.68±1.26vs3.82±1.17)、命名(Naming)(1.75±0.36vs1.92±0.28)、视空间功能(Visuospatial function)(0.64±0.48vs0.73±0.44)治疗后成绩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成绩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前后MoCA评分比较:8周CCRT治疗后,治疗组的MoCA总分(20.44±3.57vs21.35±3.28)、视空间/执行功能(Visuospatial/Executive)(2.42±1.30vs2.79±1.26)、命名(1.75±0.36vs2.79±0.47)、注意(4.7441.14vs4.99±1.02)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上述结果表明,CCRT可以改善MCI患者的注意、命名、视空间功能。 第五部分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eticStimulation,rTMS)治疗观察MCI患者的认知改善情况。 方法:把符合PetersenMCI诊断标准的38人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0人,给予rTMS治疗,频率10Hz,位置选择双侧背外侧前额叶,每次30min);对照组18人,给予rTMS伪刺激(sham组),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6个月给予MMSE、MoCA、ADL、CES-D评估,观察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MMSE和MoCA的变化:rTMS组和sham组比较,治疗前后以及随访6个月MMSE和MoCA的总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ADL和CES-D的变化:rTMS组和sham组比较,治疗后以及随访6个月时的ADL评分两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rTMS组的CES-D治疗前后有变化,但是无临床意义。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MoCA各认知维度评分变化:rTMS组和sham组比较,治疗后以及随访6个月时的MoCA各亚分中只有注意力有明显改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上述结果表明rTMS治疗4周后对MCI患者的注意功能有改善作用,并持续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