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IL-4水平的相关关系。 方法: 收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部未抗病毒治疗及抗病毒治疗6-12个月的艾滋病期的艾滋病患者(以下简称AIDS患者)154例。中医辨证分型将AIDS患者分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三组:实证组30例,虚证组50例,虚实夹杂证组74例。根据是否抗病毒治疗分为两组:未抗病毒治疗组93例,抗病毒组6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AIDS患者CD4+T、CD8+T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所有AIDS患者血清中IL-2、IL-4水平。 结果: 1.AIDS患者中医证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是: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主要累及脏腑情况:AIDS患者最主要累及脏腑为肺和肾,均占总人数的46.10%,其次为肝(37.66%)、脾(37.66%)、心(10.39%)、胃(3.90%)、大肠(1.30%)。 2.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各组不同中医分型的AIDS患者血清CD4+T细胞数分别为:361.57±169.24/mm3、297.74±204.86/mm3、155.73±148.89/mm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28,P<0.05)。CD8+T细胞数分别为:810.69±354.08/mm3、891.32±593.42/mm3、655.77±494.18/mm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8,P=0.037)。CD4+T/CD8+T分别为0.48±0.21、0.37±0.25、0.27±0.2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2,P=0.002)。血清IL-2水平分别为:6.48±1.50pg/mL、6.01±2.16pg/mL、5.42±1.74pg/mL。血清IL-4水平分别为:3.22±1.24pg/mL、3.86±2.20pg/mL、3.11±1.95pg/mL。实证、虚证、虚实夹杂各组间IL-2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3.929,P=0.022),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6,P=0.451)。 3.AIDS患者实证与T淋巴亚群、CD4/CD8、IL-2、IL-4的相关性分析,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81,P=0.000<0.05),模型诊断符合率为78.3%,实证与CD4+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指标无相关关系。 虚证与T淋巴亚群、CD4/CD8、IL-2、IL-4的相关性分析,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01,P=0.012<0.05),模型诊断符合率为64.3%,虚证与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其他指标无相关关系。 虚实夹杂证与T淋巴亚群、CD4/CD8、IL-2、IL-4的相关性分析,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34,P=0.000<0.05),模型诊断符合率为64.3%,虚实夹杂证与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其他指标无相关关系。 4.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各组不同中医分型在未抗病毒组分为20例、26例、47例,抗病毒组10例、25例、26例,未抗病毒组与抗病毒组中医证型均以虚实夹杂证为主。组间证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AIDS患者中医证型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主要累及脏腑为肺和肾。(2)虚实夹杂证的免疫功能可能比实证及虚证差。(3)实证与CD4+细胞计数呈正相关,虚证、虚实夹杂证与CD4+细胞计数有呈负相关,三种证型与CD4+/CD8+、CD8+T细胞计数、IL-2、IL-4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关系。CD4+细胞计数可能可以作为艾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参考指标。(4)AIDS患者中医证型可能存在从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的传变规律。(5)疗程12个月以内的抗病毒治疗可能不影响中医证型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