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JDH)的处理,越早发现,治疗越简单有效。治疗的最初目的即是获得髋关节稳定的同心圆复位,使其拥有正常发育。对于6-18月龄DDH患儿的治疗策略,国内专家指南推荐使用闭合或切开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对于具体情况下作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的手段选择并未明确指出。而对于这一年龄段的患儿治疗选择一直缺乏高水平的研究资料支持。这也一直是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目的:本研究目的探讨开放复位的适应症并对其短期疗效进行评价,有鉴于此,旨在提高DDH的治疗效果及分析影响疗效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术中采用切开复位治疗的88例DDH患儿(共93例髋)资料。男14例,其中左侧9例,右侧4例,双侧1例;女74例,其中左侧48例,右侧22例,双侧4例。年龄6~18个月,平均(12.8±3.7)月龄。随访时间最短12个月,平均(29±14.2)个月。患儿术前常规双下肢垂直悬吊牵引,术中全麻下松解内收长肌(必要时包括髂腰肌)并以Ortolani手法复位,检查髋关节活动范围“安全区”并行髋关节术中造影,同时评估髋关节稳定性。未达同心圆复位、造影池间隙增宽或稳定性不佳者,行切开复位术清理阻碍复位结构,术后予以Spica石膏固定,定期复查。结果评估包括髋关节脱位IHDI分型,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髋臼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 of Wiberg,CEA),股骨头中心距离差百分数(centre-head distance discrepancy,CHDD),骨化核发育情况,股骨头坏死salter分型及远期手术率。结果:3例术后出现再脱位(右侧2例,左侧1例)后期行Salter截骨+股骨去旋转截骨术;1例术后髋臼覆盖不良(双侧)后期行单纯Salter截骨术,占5.4%(5/93)。术前X线片骨化核未显影28例,显影65例;IHDI分型:术前Ⅰ型3例,II型18例,III型44例,IV型28例;末次随访I型90例,II型3例。末次随访全部显影,其中根据Salter分型S0型83例,S2型1例,S3型1例,S4型5例,S3+S4型3例。术前与术后AI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AI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55例髋患儿年龄≥3岁,符合CEA测量要求,其中40例髋CEA>20°,平均(29.4°±6.6°)。术后CHDD平均(7.4%±5.6%)。结论:切开复位治疗DDH患儿的短期疗效良好。低龄不应作为决定闭合复位的第一要素,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保留关节发育潜能。而切开复位可作为复位不满意或闭合复位失败后的首选方案,更好地促进关节发育。